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将女为帝(292)

作者:喵圆喵 阅读记录

安贵沉着眼看安宁走远,瞥了眼大门紧闭的御书房,垂着手将所有来御书房的人都拦在了门外。

直到天边泛了白,烛火亮了整晚的御书房里才有了传唤。

安贵连忙让梳洗上膳的宫人准备着,自个进门听了吩咐,才又退出来让人进去。

早朝前一刻,安宁带着满身露气匆匆赶来了御书房,低声与皇帝耳语了几句,在得到皇帝点头之后,才屏退了其余人,伺候着皇帝去了早朝。

被遣退的安贵垂着眼往住处走,到了悄无人息的地方,才步子一转换了方向,脚步匆匆地去了外花园。

外花园的僻静处,一人正站在昏沉的晨光里,侍弄着花草。

安贵四处看了看,才小心翼翼地走到那人身边,悄声耳语了几句,又急匆匆地走了。

得了消息的人在外花园徘徊了一圈,才溜达着去了金銮殿前的候场,与同僚说笑着站到了队列首位之人身侧半步。

“敬请丞相大人安。”

那人客气了一句,在许相逢应了声后,才闲聊似的无意中问起,“端王殿下前往南疆赈灾已有大半年,如今也该圆满归朝了吧?”

许相逢目光一闪,叹道:“南疆的事渐妥当了,羌地的事还有的麻烦,一时半会儿恐还难归返。”

“圣上不是遣了肖大人前去接手?”

那人提着建议,“下官私以为,如今肃王叛乱伏诛,贤王不知所踪,蛮荒之地凶险难测,该劝圣上尽早召回端王殿下,定下储君之事,以稳江山社稷根本才是。”

许相逢睨眼瞧着他,唇角微不可察地一翘,“李大人说的有些道理。只是端王殿下到底与我血缘相连,若由我劝圣上,恐适得其反啊。”

“所谓举贤不避亲,端王殿下的贤德功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那人劝着,压低了声音,又道,“端王殿下获储君之位,实乃众望所归啊!”

许相逢视线在周围人身上一扫,“诸位大人也是如此以为?”

围在许相逢身侧的朝臣无不点头应和,许相逢却望向了立在另一边的王卫涛,问道:“王大人觉得呢?理说圣上正值壮年,立储之事不必急于一时,只是现在正值多事之秋,如今尚存的两位殿下处境不佳,可要劝圣上稳妥为上?”

第263章 撕破脸皮

王卫涛迎着众人揣测的目光,笑了一声,将问题又抛了回去,“正如丞相大人所说,我等作为端王殿下姻亲,不适合在此事上置喙。”

“话虽如此,但眼下多事之秋,您二位还是该规劝着圣上,为了江山社稷,早做打算。”

那人接着话头,不打算将这事儿就此放过,“两位大人碍于身份不好进言,下官可代为上谏。”

王卫涛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目光在许相逢身上一落,许相逢却好似没察觉他的打量,只叹着规劝那人,“圣上不乐意听这些……”

话说到一半,许相逢突然截了话头,“开殿门了。”

此话一出,三三两两懒散扎堆的大人们迅速各自归位,整理了仪容,等殿前内侍宣过之后,按品阶先后进入金銮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安宁扯着嗓子,在众臣朝拜后宣告。

先前向许相逢进言的人,没有听从劝告,当朝谏言召回端王温哲翰。

高位上的皇帝脸色肉眼可见地黑了下来,眼一转看向许相逢,“丞相以为如何?”

“老臣以为,如今贤王殿下下落不明,确不宜让端王殿下身处险境。”

许相逢一拱手,答得恭敬,“眼下南疆叛乱已定,羌国已灭,与西戎的和谈也暂时告一段落,为保社稷安稳,召端王回京待命以防外邦小人算计,当是稳妥之策。”

“朕记得,丞相前些日子,还进言说端王需得历练,朕也才将处理原羌国之事交予老三。”

皇帝听得点头,话出口却翻起了旧账,“现如今,肖爱卿一行才刚到南疆,羌国遗留事务还未处理。丞相此时让朕调老三回来,岂不是显得朕朝令夕改,没个定数?”

“此一时,彼一时。”

许相逢神色不变,“近来听闻游祝、百越之民,因羌国覆灭,而四处作乱。为了端王殿下的安全,自是该谨慎些。毕竟——”

许相逢话头一顿,微抬首对上高座上的皇帝,意味深长地提醒,“一众皇子里,如今只有端王殿下还知音信。”

看着已然不再掩饰自己野心的许相逢,皇帝的脸色冷沉更甚,森寒的目光扫过朝中一班朝臣,“众爱卿,都是如此想的?”

“圣上明鉴,丞相所言确为社稷根本计。”

殿中一人出列叩首,“圣上所选接手西南、羌地之钦差,皆是朝中栋梁,想来处理这些事务不在话下。今皇室凋敝,殿下年已至而未婚,当召殿下回京与王小姐完婚,早日诞下麟儿,延续皇室血脉。”

有了一人带头,底下一班人纷纷附和。

皇帝都给气笑了,“朕还没死呢!你们就已经急着向朕的孙儿尽忠了?”

“微臣惶恐!”

底下一老臣一拜到底,“臣已是半截身子入了土的人,连还能为圣上尽忠多少时日都未可知,怎敢有此二心?”

那老臣说着惶恐,却也并不打算在此事上让步,“容老臣说句不好听的,圣上如今虽正值壮年,但也不该不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这毕竟事关山河社稷,不可不慎重啊,圣上!”

那老臣大拜高呼,殿中朝臣纷纷跪拜请皇帝召回温哲翰。

皇帝沉眼盯着混在众臣呼声里跪下去的许相逢,笼在袖中的指节攥得青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