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安一片月(247)+番外

作者:君芍 阅读记录

曾经不屑一顾的饭食,如今却成了弥足珍贵的美味。

几人一边吃一边聊着长安的饭食,既有寻常的冷淘、毕罗、馓子、油团饭、榆叶羹也有各家酒楼里的珍馐,驼蹄餤、鸳鸯炙、红虬脯、鳜鱼臛、甘露羹。元日食五辛盘,立春食春盘,上元食玉梁糕,清明食寒具端午饮菖蒲,七夕乞巧中秋莲子粉藕正鲜。

说着说着众人都沉默了,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只有阿玥无知无觉,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反复提长安,明明夷陵也很好呀。

这功夫仇璋回来了,李纤凝招呼他吃饭,他睄一眼席上,说你们吃罢,匆匆回了房。

素馨说厨房留了食材,我煮了给姑爷端去。等素馨端出来,李纤凝接过去,亲自给仇璋送到房里。

“长安运来的麦粉,素馨做了汤饼,你趁热吃。”

“有劳夫人。”仇璋接下放案台上。

李纤凝说家里还寄来了纸笔、砚台、墨块还有几箱子书,她吩咐下人全部放书房。另有公公婆婆的两封信,十九叔的一封信,也一并放在了书房案上。看他更衣,抬手为他解扣子,仇璋按住她的手,“我自己来就可以。”

李纤凝不理会,仍旧解开了,双手下滑至腰间,取蹀躞带。

仇璋只得由她,她发髻时不时擦碰他下巴,他不得不高高仰起头。

脱下公服,为他换上常服。受此地风俗影响,他从长安带来的华衣美服全压了箱底,身上穿的仅是普通布衣。十根手指光秃秃,不饰金环宝石。

李纤凝为仇璋更完衣,又换来丈夫一句“有劳夫人”,李纤凝笑容里裹着淡淡的僵。四年来,他待她疏离客气,一口一个夫人,再未唤过一句阿凝。晚上也不与她同榻而眠,独宿一间。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

曾经的恩爱夫妻,走到这一步,着实令人唏嘘。莫说家里下人,连解小菲花露有时看她也是一副同情的眼神。

不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经历,不得丈夫宠爱,她就是悲哀的、值得怜悯的,失败的女人。

细思之,委实悲哀。

第128章 新月篇(其二)竹雪

送走花解二人,盥沐过,李纤凝独坐窗下,取出家书接着读,信是李含章写给她的,除了唠叨一些琐碎家常,牵挂之语外,还提及罗睺欲把罗婋配给韩杞。

李纤凝明白表哥的意思,韩杞是冉冉升起的青年将领,他想把他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

李纤凝算算年头,他今年合该二十七,九月份生辰,那就二十八了。他离开她时年十九,一晃二人分别八年有余。

八年来他给她寄了几十封信,信中内容简单,无非是逢年过节的问候之语。寥寥数语,从不提及其他。

这回的信会写什么,会不会告诉她他快要成亲了?按说他的年纪早该成亲了。

李纤凝拆开韩杞的来信,信上短短两行字:

阿姐安否?

西风渐紧,伏乞珍卫。

他没有提及他的亲事,仍是平常的问候语。李纤凝说不上来什么心情。

兀自呆了半晌,研磨提笔,像从前那样,于信笺下方回:

阿姐甚安,弟亦保重。

待墨迹干透,折了装进新的信封,想着明个儿叫人送去驿站。

尚无睡意,见书房的灯亮着,李纤凝提着盏灯笼去了书房。

仇璋也在回信。看她进来,身上衣单,皱眉道:“夜寒,怎么不多穿些?”

李纤凝笑了一笑,“不碍事的,公公婆婆信上说什么?”

“爹无非嘱咐我任上好好做事,莫眷恋长安繁华,心浮气躁。娘唠唠叨叨的都是一些日常,嘱咐我加衣加餐,没什么要紧的事。”把信推到案边。

李纤凝捡起来大致浏览一遍,仇夫人除了嘱咐儿子加衣加餐,还嘱咐儿子切莫伤神忧愁,自悲自苦,实在在夷陵过得不顺心未尝不可告病辞官等等数语。

信尾几滴泪痕晕开字迹,足见仇夫人思子心切。

李纤凝默默把信放回。

“岳父岳母信中说什么?”

“也是一些平常家事,顺带提及阿婋休夫。”

“哦?”

李纤凝讲了罗婋的事,仇璋应和一二语,对话干巴巴,甚无意思。像两个尴尬陌生的人在说话。

草草收尾,李纤凝回了卧房,独自寝下。

早上,仇璋将书信交给长随周旺,命他送去驿站。周旺道:“整好,夫人也打发我上驿站送信,我一道送去。”

“夫人有几封信?”仇璋随口问。

“两封。”

“拿来我瞧瞧。”

周旺奉上,仇璋分别过目,一封家里的,一封写给韩杞。仇璋叫张旺等着,独自拿了两封信进书房。

家信放在一边,单独拆开给韩杞那封。

信纸展开的一刹那,仇璋赫然呆住。一问一答,加在一起寥寥二十字,他没想到会这样简单。

内容虽简单,不知为何他的心像压了块大石般沉重。

目光久久停顿在李纤凝的字迹上,甚安。甚安……

半刻钟后,仇璋将信还给张旺,独自往衙里去了。

十二月,夷陵下雪了。薄薄的一层,早上曙阳一现即融。

夷陵没有碳,夜里枕冷衾寒,醒来时手脚俱凉。素馨端来一碗姜茶,李纤凝喝完四肢略略回暖。

“用早饭吗?”素馨问。

“没胃口,等等罢。”李纤凝捂着心口歪在床头,容色倦怠。

“小姐心口又疼了?”

当年那一箭落下的毛病,逢阴天下雪,李纤凝心口就犯疼。

“歇歇就好了,你忙你的去。”受这毛病拖累,李纤凝说话慢声慢气,想当初她声音何等清脆,如珠落玉盘,中气十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