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朝笔记(1)

作者: 羽外化仙 阅读记录

唐朝笔记 作者:羽外化仙

【文案】

回到千年前的大唐,她是危机四伏的弱势孤女。

京都何煌煌,将门何潭潭。

从遗世孤女到长安名媛,这条路有多长?

重获空间羊皮卷,手握“有求必应书”。

这本曾让她在现代傲然于世的宝物,在古代又能给她带来怎样的奇迹?

她想做个闲游红尘的居士,

吃好、睡好、嫁好,

却在不经意间,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

更新时间2011-8-29 13:04:34 字数:60

关于称呼方式的一点说明

更新时间2011-9-18 17:24:38 字数:512

 小羽查了一些资料,唐朝时期的称呼,跟我们大多数人的基本认识有较大的出入。

比如:

称父亲为哥哥,但又不是单纯的叫哥哥。一般是看父亲在家中排行多少,然后用排行来称呼为几哥;

称呼皇帝多用“圣人”,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

女子称呼其婆婆亦呼为“大家”;

没有“老爷”之称,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

“大人”只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等等。

在写文之初,小羽对称呼方面就有考虑,本文尽量会向历史靠近,但在写作过程中,实际情况却很困难。

因本文人物众多,关系也复杂,男女如果一律称为娘子和郎君,辈分和之间的关系则无法直接体现,需要大量的文字做说明,而且极容易混淆。不要说读者大大们有可能看不清楚,我自己也可能写混淆。让文中的人物喊父亲为“哥哥”,就小羽自身习惯来说,写着看着都觉得别扭。

所以,小羽妄自做了一些改变,增加了后世的“老爷”“夫人”这种称呼;“夫人”以夫姓冠在前面,而不是娘家的姓氏;年轻一辈的,我会尽量用“郎君”、“娘子”;父母依然是“爹”“娘”……

小说毕竟是小说,小羽在写作时,把可读性摆在第一位,所以有些不符合史实的地方,请大家担待一二。

更新时间2011-8-19 8:01:44 字数:132

 “人心不足蛇吞象,我错了……小唯,对不起……”

——这是天塌地陷时,高芸芸发出的最后声音。

当晚新闻,主持人一脸严肃的播报:“素有‘制造业女王’之称的华夏集团董事长、卓越企业家、全球十大贡献者,高芸芸女士,于今晨被家人发现其昏迷在卧室,经医生抢救无效,宣布脑死亡……”

第一节 高家孤女(1/3)

更新时间2011-8-19 8:03:34 字数:2777

 大唐显庆五年,庚申年。

酷暑时节,一队由武丁护送的车马正快速行驶在官道上,激起数丈尘烟,几乎遮蔽了天日。

在队尾,一辆最破最小的马车几乎要掉队了,但仍然“嘎吱”作响的努力前行着。

青布围就的马车里,一名病弱少女被一名妇人搂在怀里,少女蜡黄的脸上浮了一层油汗,鬓角被汗浸透,紧紧的贴在消瘦的脸颊上。

另有一个丫鬟坐在靠门边的车板上,她把已经被汗浸透的帕子拧干递给妇人,眼神担忧的看着她怀中的少女。

妇人一边给少女擦汗,一边心疼的哄到:“十二娘,再忍忍,我们就快到蒲州了,等进城后,就能好好歇歇了!”

少女微闭着眼睛,轻轻点了点头,并没有力气说话。

一旁的小丫鬟眼眶红了起来,拉着妇人的衣角抽泣道:“燕娘,我们一会儿去求求大夫人,让姑娘在蒲城多歇两天再上路吧,这样子赶路,姑娘喝再多药也不管用啊!”

燕娘抿着嘴没有说话。

求?她如何没有求过,可是有什么用!大夫人怎么会为了十二娘耽搁行程而错过元娘的好日子?

十二娘是蓨县名门高家的六房嫡小姐,可怜她六岁上没有父亲,隔年母亲也跟着走了,身边只有燕娘这位乳娘,以及阿兰这个丫鬟。

在高家的祖宅里,十二娘无父无母,生活虽然艰难,但好在她乖巧可人,颇得老夫人喜欢,在父母双双去世之后,被祖母接到房里养了两年。

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高老夫人在去年秋天也去了,十二娘彻底没了依靠,也跟着病倒了!

十二娘这一病就是半年,好不容易等到天气暖和身子稍好了一些,偏遇到大夫人要带着家里的姑娘们进京贺喜——高家长女嫁到了长安王家,刚刚生了大胖小子,高家要赶过去吃满月酒。

十二娘不受重视,又病怏怏的,大夫人原本没打算带她去,可谁知高元娘追了一封书信过来,点名要求带上十二娘。

大夫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却也只好照办。可谁知,自出发第一天起,十二娘就旧病复发,在马车上一病不起了!

燕娘真后悔当初为了十二娘能够进京赴宴的事感到高兴,若知道十二娘的病情在路上会恶化成这样,她宁可带着十二娘在蓨县待一辈子!再不做什么她能嫁个京城贵婿的白日梦!

就看大夫人现在对十二娘爱理不理的态度,到了京城,又能好到哪里去?

她忍了忍眼眶里的泪,对小丫鬟说:“阿兰,把水给我,别多说了。”

阿兰用手背擦了擦眼睛,把水袋递了过去,看着奄奄一息的十二娘,阿兰深刻的觉得她们姑娘实在是太可怜了!

在夕阳西沉之前,高家的车队终于赶到了蒲州。

上一篇: 异世蔷薇 下一篇: 唐朝大龄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