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梦同人)梦探红楼(212)+番外

作者: 小猪懒洋洋 阅读记录

可到底架不住人家地形熟悉,两条腿再怎么奋力地折腾,还是被小喜儿赶了上来。探春很懊恼,自从来了古代,除了临睡前练两套瑜珈动作,其余的锻炼实在很少……以至于跑不过人家。

小喜儿力气大,把她拖到池塘边,用力一推。

“扑嗵”一声,很华丽以一个毫不优美的动作落了水。

探春庆幸自己还会游泳,可那小喜儿也未免太黑心,摁着她的头往水里压,让探春“咕嘟嘟”地连着灌了好几口水。

恶向胆边身,用尽力气捉住他的手腕子,把他也一齐拉进水里。就算自己不好过,也得拖上个垫背的。在岸上自己不是对手,兴许在水里还能搏上一搏呢

虽是春日,湖水还是冷得刺骨。探春觉得小腿有些抽筋,在岸上你追我逃了这么久,还抵不上热身运动?

而且……更让她欲哭无泪,悔之晚矣的是,人家的水性比她还要好。

在水里,她仍然落在下风。小喜儿恨恨地骂了一句:“臭婆娘,不想你倒还有些力气。”

探春踢腾了半天的水,暗暗叫苦:“吾命休矣”

两人在水里打水仗,探春头昏眼花,还记得是生死攸关,用尽了浑身的力气,只管抓着他的手臂不放。

小喜儿虽被她折腾得有些狼狈,到底有着先天优势,终于把她制服。探春连着呛了好几口水,感觉呼吸益加的困难,意识渐渐地有些模糊,感觉手也不大听自己的使唤,只得慢慢地放松了拳头……

忽听得一个惊怒的声音:“探春”随后便是重物落水的声音。

探春迷迷糊糊地睁不开眼睛,只隐约地想:这宫里人人都叫她靖宁,是谁还记得她的闺名儿呢?

下一瞬,落入了一个宽厚的怀抱,仿佛熟悉,又仿佛陌生。心里安定下来,再也支撑不住,意识终于完全失去……

她算是得救了罢?

“怎么还没醒若今儿个醒不来,你们的脑袋也别想保到明天”

好吵啊……

探春微微地皱了皱眉,只觉得这声音熟悉得紧。

似乎……是皇帝啊,怎么这样的暴怒?难道有谁捋了他的龙须……谁又有这样大的胆子啊

她想要睁开眼睛瞧瞧那位胆子能包天的谁谁,眼皮却前所未有的沉重,比最犯困的时候还要重。勉强地睁开了一条缝,却听一个声音欢呼了起来:“郡主醒了”

伴随着的,是无数声呼气的声音。

这声音仿佛是一针强心剂,探春感觉脑袋略略清醒了些,努力睁开眼睛,眼前却是一张放大的脸,带着惊喜交加的神情。

皇帝一瞬不瞬地睁大了眼睛,看着她眼皮不断地颤动,睫毛也跟着微微颤动,终于睁开了双眸,露出一泓清清幽幽的深潭,只是透着迷茫,更让人怜惜。

心底似乎有一朵花,悄然无声地绽放了,柔软像是御厨费了两天功夫才做成的松糕。那根紧紧绷着的弦,铮然而断。

原来,他竟然是那样地害怕失去她。也许正像她说的那样,只有失去,才会懂得去珍惜。这一刻,他深深地明白,在自己的内心,根本就不想对她放手。

“皇上……”探春讷讷,声音带着点嘶哑。

也不知道是喊救命喊的,还是被水灌的。嗓子眼疼得火烧火燎,又干得冒火。

“醒了就好,醒了就好。”皇帝满脸的欣喜,探春目光下垂,才发现自己的手正被他握在掌心里。床边还一溜儿跪着五个太医,脸上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放松,看着有些怪。

她欲把手抽回,可皇帝却握得甚紧,一抽之下纹丝不动。虽然心知不妥,可浑身软绵绵的没有力气,只得作罢。

“既然人醒了,朕也不罚你们,都下去罢”皇帝敛了笑容,又恢复了那个尊贵的高高在上的模样,透着股威严。

“是,臣等告退。”回话的参差不齐,不过节奏差得不算太多。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人便退得干干净净。

“去御膳房端些粥来给郡主用着。”皇帝又把唯一留下的刘公公给支了出去。

探春仍觉得有些迷糊,只呆呆地看着皇帝的薄唇张张合合,也不明白自己的处境,更不明白的是,皇帝怎么会坐在自己的床畔,而元春却不在。

定了定神,落水的那一幕才记了起来,心有余悸地打了一个寒战。

“觉得冷么?朕让人烧个炭盆。”皇帝急忙把她的手塞进了被窝。

“不妨。这天气再生炭盆子,可不让人笑话么?”探春勉强笑道,“才刚……就是后怕了一下,这会儿不妨事了,多承皇上相救。”

看着皇帝还没干透的发,这才肯定,那跳下池塘救自己的,就是皇帝本人。可是……他怎么能够……

皇帝神情专注地看着她不断变幻的脸色,眸光暗沉。探春被看得有些害怕,清了清嗓子,勉强笑道:“皇上怎么忽然地到那个地方去?那儿向来人迹罕至,叫了半天也没见人来,臣女还以为今次大限已到,不想却绝处缝生……”

话未说完,皇帝便弯下了腰,脸部放得很大,探春只看到他的眸子里,似乎有两团小小的火苗在燃烧,不由得在心里打鼓,埋怨元春怎么会放任她和皇帝单独相处。

游目四顾,不由得愕然。这……不是元春的凤藻宫

脖子僵硬得几乎稍一动作,就能听到骨头的声音。帐幔是晃眼的明黄色,而且还绣着腾龙花纹。

“轰”脑袋里像是被炸开了似的,这……这好像是皇帝的寝宫?

也许是她的表现取悦了皇帝,他轻笑了起来:“看来是完全清醒了,朕也就放心。古人云: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得以身相许。朕这次的恩典,可扎实是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