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夜火(出书版)(52)

作者: 兰思思 阅读记录

“一开始我也不信,但你看了这份遗书就明白,事实就是如此。作案动机、时间都写得很清楚,还有作案细节,和法医鉴定报告上完全吻合。另外——”

袁国江打开抽屉,取出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着一条铂金手链,一块手表,一只钱包以及——一枚手机。

这些都是岳原的失物,一目了然。

“钱都被马义军花光了,这些物件他怕被人追踪到线索,所以迟迟没有出手。”袁国江望着他,“天下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

是,巧得不能再巧了。

“失物上的指纹你都验证过?”

袁国江点头,“没有指纹,擦得干干净净。”

“谁擦的?马义军?他有必要这么做吗?”

袁国江耸肩望着他。

钟波闭了嘴,知道自己这点小疑问根本无法把强大的现实扳过来。

他又仔细看了会儿失物,“没有项坠。”

“是,我也发现了。”袁国江说,“东西太小,可能在哪儿丢了。”

即使没有项坠,其他物件足以说明问题了。

钟波仍不甘心,“这两天,翟亮有没有和谁通过电话?”

“这怎么可能呢!”袁国江明了他的意思,“我查过了,翟亮和马义军没有任何关联。他不可能委托死者家人给他伪造一份罪证,这不合逻辑!马义军的姐姐不久前在整理弟弟遗物时发现了这封遗书,她很震惊,也一直犹豫到底要不要交给我们,直到今天才下了决心,觉得事情必须得有个交待。”

“钟波,我早就说过,这极有可能是一桩偶发的抢劫杀人案,并非像你想的那样,出于个人恩怨,所以,”袁国江语气深沉,“翟亮是无辜的。”

事到如今,钟波没什么可说的。

“翟亮人呢?”

“我已经通知他们放人了,现在大概在办手续。”

钟波脸上难掩失落。

袁国江朝他走过来, 拍拍他的肩膀,“好了,不管怎么说,这个案子总算破了,我们都能松一口气。”

钟波心底忽生一片茫然,如大梦初醒时的感觉,原始、苍白。即使真相水落石出了,他还是有莫名的不甘,他曾经那样相信自己的直觉。

临离开前,翟亮来找袁国江,面色依旧灰暗,没有预见的轻松。看见钟波也不打招呼,径自走到袁国江跟前,“听说凶手抓到了?”

“嗯。”

“我能见见吗?”

袁国江不解望着他。

“我想知道究竟是谁杀了岳原。”翟亮口气近于央求,钟波还是第一次听到。

“已经死了。”袁国江说。

“死了?”翟亮表情意外,“怎么死的?”

“自杀。”

袁国江给他看马义军生前的相片,他盯着那张一寸彩照久久不错眼珠。

“你认识他?”钟波审度他神色后问。

翟亮摇摇头,语速极慢地解释,“我代人受过,总得……看看这人到底长什么样吧。”

这一刻,钟波跟他的感受竟然殊途同归。

马义军在相片上怯懦地笑着,仿佛在嘲笑他们,甚至嘲笑世间的每一个人。

钟波和翟亮一起走出南分,黑夜无边无际地压下来,几盏路灯光线微弱地给人提供着照明。

到了岔口,两人一齐止步,钟波转眸,翟亮也正回过头来。

“你不必向我道歉。”翟亮先道。

“我没想过道歉。”钟波老实说,“我仍然想不通你为什么要说谎。”

翟亮仅仅低头笑了笑,钟波没指望他给自己任何解释,他已经没这义务了。

简短的道别后,翟亮朝北,钟波朝西,彼此分道扬镳。

走了一段,钟波忍不住又回头去看他。

翟亮双手插在裤兜里,半低着头往前走,脚步滞重,像有放不开的心事,和钟波初见他时的感觉一模一样。

钟波总觉得他身上有一块地方,被乌云遮住,看不清楚真实面貌,唯见一抹黯淡模糊的阴影。

但是,也许这样的感觉也只是出自他个人的臆想,钟波很快自嘲。

他不再像一个月前那样耿耿于怀于自己的直觉了,因为直觉最终敌不过现实。

他停在原地,掏出烟来点上,目光一直没有远离与他越拉越远的翟亮。

而翟亮低着头,向前走,始终没有回过身来。

******

上篇完

下篇 No.1

2011年4月30日,林惜独坐在江边,看落日余晖播洒在江面上,犹如铺了一层薄薄的金粉。偶有货轮鸣笛而过,江水被劈成两半,金色涤荡,逶迤而下,像轮船拖了两条长长的尾巴。

今天是岳原的忌日,他离开林惜已有两年,远远超过他们相识的时间。

这两年,林惜并不常常想起他来,她很忙,要照顾小添,要为生计奔命,唯独很少让自己思考。思想是痛苦的发源地,她深知这点并不折不扣地将它屏蔽于生活之外,确实管用。

小添是林惜的儿子,名字是她请彭奕珍取的,姓岳,叫岳添,为此彭奕珍对她深怀感激。

小添是早产儿,出生时林惜大出血,差点死掉,彭奕珍急得一宿未睡,守在门外边流泪边念经,不知是不是因为她的诚意感动上天,大人小孩最终都保住了,但孩子羸弱得像只小猫,奄奄一息,在保暖箱里护理了近一个月才得以出院。

出生后头四个月内,小添常因体弱多病半夜突发上医院,婴儿易得的各种毛病他几乎一个不落,林惜认为这是怀孕期间她遭受重大打击的后遗症,但彭奕珍不这么想。

彭奕珍常年吃素,只要有慈善募捐活动她都会参与,但她还是担心晦气会波及小添,她深信丈夫和儿子皆是被她的硬命克走,林惜说不服她,看她终日忧心忡忡,于是提议说,“不如我们搬出去,自己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