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带着房子穿书了(300)
侯兴德也没细问,到了该收拾收拾回去的时间了。
祝安安不在的这几天,汪老最终还是在家里孩子和自己老伙计的轰炸下同意了去沪市。
回去的时候祝安安跟武露还是硬座,汪大哥搞到的两张卧铺票给了身体都不咋能折腾的两老头儿。
等祝安安拎着几袋特产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一天后的黄昏时分了,她远远地就看到了家门口有几个小孩在玩闹,自家小崽子也在里面。
祝安安没吭声,但是小船不经意一撇,自己看见了。
小小一只愣了两秒,反应过来后小短腿飞快地捣鼓着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妈妈!!”
祝安安放下袋子抱起小崽子,小船委屈巴巴,“你好多好多好多天都不回来,我好想你啊妈妈。”
稚嫩的奶音委屈得不行,给祝安安说得都心酸了,“对不起嘛,妈妈以后尽量不出去这么久了。”
小船嘟嘟嘴,“没瓜系,原谅妈妈了。”
祝安安离开将近半个月,父子俩都想人想得不行,小的白天黏糊,大的晚上黏糊。
过了好几天后,祝安安才腾出手来处理手里的货,她租了一个长期的仓库。
还在火车上的时候她就算过了,这批货都出完的话,她这个中间商起码能赚个三千多的差价。
真的是暴利,怪不得好些胆大的人都想冒险跑货。
就是钱也不咋能存住,第一批出货后,祝安安扭头就拿去买房了,跟个蜗牛一样,对房子情有独钟。
她买的还不是附近的,而是跑到了江那边。
现在乃至后面好几年都还有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说法,归根结底就是那边现在还破得不行,房子也便宜得不行。
等祝安安悄咪咪添置完房产,开学时间也到了。
第120章
八月下旬。
先开学的当然是高中生。
现在各个学校学生成绩这块儿都抓得很紧, 恨不得假期少点再少点,这样学生才能多点时间学习,多几个考上大学。
四个高中生报道当天, 除了秦岙和老曹没办法来以外,一家子从老到小都去了。
石头他们报考的学校离家里不远,属于走着就能到的那种, 所以不打算住校。
毕竟学校住宿环境也就那样,要是遇到宿舍有不爱卫生的, 那真的是很遭罪。
秦瞻上半年就不止一次说过, 他寝室有个男同学不爱洗袜子, 不爱洗衣服,明明有换洗的衣服,还一套一穿就是半个月,大夏天真的熏死人了。
再一个住学校吃也吃不好, 以前初中住校那是没办法,离那么远走读不现实。
不用带行李,一大家子跟遛弯一样, 轻轻松松走到了校门口。
她们来得算早的, 这会儿人没有特别多, 有些大包小包扛着, 也有一小半没有拿行李。
秦双抱着果果张望, “先去看看分班吧。”
祝安安牵着小船领头走在前面,新班级分班信息公示栏很明显,倒不是那木牌子有多大, 主要是因为人都挤在那, 相当明显。
没走两步, 石头几人就跑前面去了。
好些人站在底下仰着脑袋看, 上面贴了将近十几张纸,除了分班信息还有公告什么的。
吵吵闹闹的声音从人堆里传来,祝安安没去里面挤,但能听到不少人说今年招生多了不少。
这确实是,因为石头他们这一届刚好赶上了政策改革。
现在初高中已经不是两年了,都变成了三年,听说好些地方近一两年都在改革。
时间多一年,还是有些影响的。
比如,原本打算跟初中一样,老老实实上完两年的石头现在有了跳级的想法。
这孩子脑袋瓜实在是好使,初中就把高中课程学了一半了,进度永远赶超在老师前面。
值得说的是,石头中考的时候还是市里第一名,只是前面有高考顶着,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大家的关注度也不高。
但也得了八十块的奖励,教育局五十,学校三十,真真儿是不少。
这孩子小时候说的话还算数,说了要挣钱给姐姐花,所以奖励一拿到手就给了祝安安。
祝安安也没客气,大钱她拿着不会丢。
开学前,祝安安专门拉着人聊过,她想法也很简单,既然石头该掌握的都掌握了,那确实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姐弟俩意见达成一致,先在高一上着,可以等下半年再说,看能不能下学期直接跳到高二。
高三的总体复习在祝安安眼里还是挺重要的,这一年不能省。
公示栏底下,有人看完孩子分班信息离开,位置空出来一点,秦瞻几人立马像猴子一样挤了进去。
年轻小伙子火气足嗓门大,在嘈杂的声音中就能很清晰地听到秦瞻在那喊,“我看到了,石头在一班第一个。”
石头小了秦瞻秦远兄弟俩三岁多,身高视野差一截,没看到,“哪儿呢?我怎么没看到?”
秦瞻胳膊指着,“这不是嘛!中间这张,第一个祝无恙。”
石头:“居然没按顺序贴。”
秦瞻:“管它怎么贴呢,看得清楚就行。”
听到舅舅姨姨小叔叔们的嚷嚷,小船这小孩那凑热闹的心待不住了,牵着祝安安的手,“妈妈我也想看看。”
前面的人刚好让开,祝安安挤过去,好笑道:“你就能认个姓。”
祝跟秦两个字,孩子还是认识的。
“安安!”,就在祝安安抱着孩子看公告的时候,身后响起一道有点熟悉的声音。
祝安安扭头看到孙秀禾跟秦双站在一起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