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被读心,我成皇朝团宠(421)
“是啊,盛安国百姓很快就不用再饿肚子了。”
楚承奕不是没有听见楚沁姝的心声。
但比起饿肚子,烧心和放屁算什么?
盛安国都立国多少代了,一直都没有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有些土地贫瘠的地方,甚至年年青黄不接时,都要靠野菜草根果腹。
更有甚者,关音土也要掺着吃,那吃进肚子里就拉不出来的东西,可比烧心和放屁难受多了。
“将红薯收好放进库房,按之前教给你的法子好好保存,出了纰漏拿你是问。”
楚承奕让人都平身后,才看向刘喜。
这庄子上的事情,自从种红薯开始,便是刘喜在管。
“诺。”
刘喜高兴的应下,同时也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这东宫,他要不就不要回了吧?
毕竟这整个庄子种出来的红薯,都是要留着明年做种子的。
他不亲自守着,也不放心别人呀。
刘喜在想什么,楚承奕并不关心。
交待好事情,他便抱着楚沁姝回了院子。
明日一早要去籍田,籍田也在城东,夜里他们便宿在这庄子上。
“姝儿,爹爹有个想法......”
“爹爹,姝儿饿。”
楚沁姝猜到楚承奕要说什么,忙出声打断他。
国事她可不想参与,她还小,脑子用多了会不长个子的。
“对对对,爹爹这是高兴糊涂了,连晚膳都忘记吃,姚嬷嬷......”
楚承奕连忙吩咐姚嬷嬷和几个伺候楚沁姝的宫女进来,让她们抱她去解决个人问题,顺便喂吃的。
他自己则坐在轮椅上,开始琢磨红薯种子怎么分配的问题。
盛安国地处长兴大陆的东南部,南北气候差异还是有些大。
北方的土地一年只种一季,而南方却可以种两季。
如果将红薯种子先送去南方,岂不是要不了几年,红薯种子便能供的上盛安国所有地方用了?
可南方种出来的红薯,送到北方,还能有这般高的产量吗?
楚沁姝吃饱喝足,已经被姚嬷嬷送回来了,楚承奕还在皱着眉头思考。
“姝儿,这个红薯如果在南方种过,再送到北方去,还能有这般高产吗?”
楚承奕想不明白,便出声问楚沁姝。
“嗯......产量这个事,和是不是在南方种过没有关系,主要还是看红薯本身的适应能力,还有气候、土质和温度、湿度。”
楚沁姝看楚承奕的确苦恼,便没有拒绝回答他。
红薯这个物种,说它挑吧,南方北方都能种。
说它不挑吧,南北方的亩产量还真有不小的差别。
但她这是古树上长出来的红薯,适应能力肯定比普通种子要强一些。
毕竟亩产六千多斤的红薯,她前世也只在南方听说过。
盛安国京城可不是在南方,反而还有些偏西北。
温度是四季分明,冬日最冷的时候会到零下十度左右。
湿度的话,没有南方的雨季一说,肯定是要差一些的。
既然在京城亩产能这般高,那送去北方种,亩产可能也不会低多少。
“那爹爹便让人将红薯种子送去南方,那边一年收两季,要不了两年,种子就够盛安国所有百姓用了。”
楚承奕挑了自己名下三个庄子近三百亩地,都种上了红薯。
如若所产的红薯都送去南方种植,那明年的收成得有多少啊?
“爹爹,为何要这般麻烦?姝儿还可以给爹爹一种适合北方种的高产作物呀。”
楚沁姝也不知道盛安国适合耕种的土地有多少,但她自红薯种下后,便再没往外面拿过红薯。
现在空间里,怕是又攒下了好多,也不知道加上这一季收上来的够种多少亩?
唉,这个问题让她一个小娃娃去想,有些太费脑子了。
为了省事,她干脆再拿出一样东西给楚承奕好了。
反正空间里已经收了整整一年,一日两担,大约有两百斤的样子。
一年就是几万斤,怎么也够种好些土地了吧。
“姝儿,你说什么?”
楚承奕还在想红薯的事情,冷不丁的听到楚沁姝说另一种高产作物,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355章 吓唬
“爹爹,姝儿说的,是这个,这个适合,北方生长,亩产两千到,一万两千斤。”
楚沁姝从空间里拿出一个土黄色椭圆形的东西,放到楚承奕手上。
大小和红薯差不多,表皮光滑一些,没有明显的根须。
“姝儿,你再说一遍,这个东西亩产能到多少?”
楚承奕感觉自己脑子都不够用了,怎么总是听不清女儿说的话。
“爹爹,这个东西,亩产最低,两千斤,最高,一万两千斤,适合做菜吃。”
楚沁姝空间里农作物种类很多,但产量最高,最能顶饱的就是红薯和土豆这两种。
长兴大陆的情况她虽不了解全貌,但百姓的生活还是和她前世的那个世界一样,最难解决的便是温饱问题。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决定因素多种多样。
天灾,战乱,土地贫瘠和没有良种......
而她,正好有良种。
那当然要拿出来造福百姓。
至于其他问题,除了天灾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战乱和土地问题都可以通过努力改善。
“姝儿,你说的是真的?真的最高亩产可达一万两千斤?”
楚承奕抓着楚沁姝两个小胳膊,用力晃了晃,眼中满是震惊。
今日红薯丰收,已然让他足够惊喜了,没想到女儿还能让他更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