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被读心,我成皇朝团宠(461)
“你......”
永平帝看着楚承奕,似乎是没料到他会说这样的话,一时有些不知该如何反驳。
朝臣迂腐吗?他觉的还好吧。
至于献计献策,不是压根就没给过他们机会吗?
“如果朝臣有能耐,为何盛安国到如今都没有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为何年年都能抓出几个贪墨的官员?为何细作猖獗到可以替代国师?为何......”
“罢了罢了,朕不与朝臣商议,朕自己想想总行了吧。”
永平帝被楚承奕问的有些头大。
温饱问题不是世代都存在的吗?
贪墨不是世代都存在的吗?
细作不是世代都存在的吗?
怎么到了自家儿子这里,这些就是不可饶恕的罪孽了?
试问长兴大陆五国,哦,如今应该是四国,哪个国家没有这些问题?
这千百年来都存在的问题,怎么就上升到朝臣没能耐的事情上去了。
朝臣没能耐,朝廷能录用吗?
“嗯,行。”
楚承奕见永平帝不再坚持,就点点头,表示同意。
然后,就调转轮椅,打算离开,“儿臣告退。”
“诶,怎的就着急走了,奏折攒了好几日,你不帮朕看,是想累死朕吗?”
永平帝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在楚承奕面前有些心虚,但活儿干不完,他得硬着头皮让人留下帮忙呀。
“父皇,儿臣可没有累死您的想法,相反,儿臣还希望您长命百岁呢,那些奏折,您看不过来,翰林又不是摆设。”
楚承奕可没有丝毫留下看奏折的想法。
北境的事,炎刹国的事,还有赤灵国的事,哪一件不比看奏折重要?
他可不能耽误和女儿去开疆拓土的时间,至于他的老父亲,看家就是他最大的作用。
正在一旁看奏折的翰林,默默的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他可不就是摆设吗?
看的尽是些大臣问安的奏折。
这些大臣,果真如太子殿下所言,没什么能耐。
写个问安的奏折,都写的狗屁不通,害的他既要看还要批阅,真是难为死他了。
如果可以,他也想跟着太子殿下混。
第389章 亲手推远
“你......周翰林,这一筐奏折,你今日务必看完。”
永平帝又被楚承奕堵的说不出话来了,今日来御书房当值的周翰林首当其冲,承受帝王之怒。
“是,微臣领命。”
周瀚林忙跪下,恨不得直接跪到地缝里,这样,等太子殿离开之后,他就不必挨骂了。
自从安平郡主不来御书房后,他们几个轮值的翰林,几乎日日都免不了被骂几顿。
当然,起居令也躲不过。
所以,他们都挺想安平郡主的。
“儿臣和姝儿还有要事,便先告退了。”
楚承奕没管翰林,只看着永平帝,等他准了,就调转轮椅自己拨着轮子往御书房外走。
甚至还故意让轮椅走的嘎吱作响。
也不知道永平帝听了会是什么心情,这可是他一心护着的那两个儿子的杰作。
永平帝能有什么心情,他这个嫡子不如以前听话了,不如以前温和了,不如以前贴心了......
可能是翅膀硬了,就不服管教了。
还有孙女那个小家伙,他就偏袒了她二皇伯伯一回,就让她给看出来了。
养在身边一年的小家伙,对他这个皇爷爷可真是狠心。
以前口口声声说着‘想他这个皇爷爷,想的都睡不着觉呢。’如今倒好,她怕是不仅没有睡不着觉,还睡的想不起来他这个皇爷爷了吧。
他都这般年纪了,犯一次错怎的就不能原谅了?
唉,都是冤家,他怕是上辈子欠了这父女俩的。
如果楚沁姝知道他的想法,肯定要说,‘对,你就是上辈子欠了我们父女俩的,你不仅欠了我们,还欠了东宫,欠了整个盛安国。’
楚承奕离开御书房后,就直接回了东宫自己院子的书房。
昨晚那几本书,他还没看完呢。
看完之后,还得好好和女儿探讨一番,里面提到的好多冶炼方法,他都有些一知半解。
哦,还得让人去通知一下冯文瀚,让他收拾行李,罗城早一日让他接管,也好早一日放心。
次日早朝后,楚承奕又去了御书房,他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问永平帝要任命冯文瀚的圣旨。
“梓焕,北地离京城远,又条件艰苦,不若划为封地,给你那几个还没封号的皇弟如何?”
永平帝没敢直接说,不同意冯文瀚去接管罗城。
“划为封地?那父皇是打算划给儿臣的哪几位皇弟呢?”
楚承奕也没有第一时间反对,他直觉,永平帝不是话中有话,就是在试探他。
没有封号和封地的皇弟,他还有好几个。
比如,月妃所出的十四皇子楚承淞,正是今年及冠,这眼看着今年就要过完了,也没见永平帝给他赐封号和封地。
宫女所出的十五皇子楚承熙,生母早逝,自小养在元后身边,今年也十九岁了,翻过年及冠,赐封号和封地也正合适。
还有就是皇后所出的十九皇子楚承祺,不过他还小,离赐封还得十几年,倒是不急。
除了这几位皇弟,他还有一位只有封号没有封地的皇弟,排行十二的楚承昆,已经二十三岁了,连个职务都没有。
看起来,他像是个闲散王爷,其实他一直都站宁王和怀王那边。
他岳家祖父陈蒙易,也就是前都察院右都御史,还因为在朝堂上替贤妃说话,被削职送回老家种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