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已穿荒年,有事记得烧纸(388)
“什么消息?”孙夫人仰头看着儿子,有些茫然。
孙言被他母亲的反问,也问得楞了下,“您不是说去跟宋夫人打听打听,爹被关哪儿了吗?!您这.......”
“哦,”孙夫人总算想起来了,“没打听着,张夫人也不知道张大人在哪儿。”
孙夫人还以为是什么要紧事儿呢,原来是这事儿。
“啊?!您还见着张夫人了?是张侍郎的夫人吗?!”孙言倒是不知,母亲这回出门居然能这么顺利见到张夫人。
“对啊,还能有哪个张夫人。”孙夫人有点儿不耐烦了。
“张夫人那里一点儿都没打探到父亲的消息吗?”孙言还在问。
只想盘算账目的孙夫人,略带敷衍地回道:“有消息没消息,不都得等你父亲回来吗?
这些事儿你别操心了,反正你父亲总能回来的,咱们家也不至于抄家灭门,充军流放。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说让你跟山长多多讨教讨教学问吗?
他那同窗,明年很有可能就是会试的主考官。
你得多问问山长,主考官的喜恶啊!
明年你就二十七了,要是再考不出个名堂来,下回再考,你可就三十了!
别弄到后来,跟你儿子同场考试,那才叫真的没脸。”
“娘......我好歹已经是秀才了.......”
孙言这秀才,要是生活在张家,怕是已经被张夫人供起来了。
可惜,孙言毕竟姓孙。
孙夫人还没被子孙的读书本事毒打过。
所以她听儿子这么说,只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嗤笑,“可别提你那秀才了。你爹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是两榜进士了。
你还站这儿干嘛?!还不赶紧温课去?”
孙言‘哦’了一声,悲悲切切地出了孙夫人的房门。
“刚才算到哪儿了来着?!”孙夫人看看账簿,看看算盘,发现自己不知道账算到哪儿了。
好了,这回又要重算。
真是烦人!!
为了不再被人打扰,孙夫人起身‘砰’的一下关上了房门。
还没走远的孙言,扭头看到他娘不仅赶他走,居然还嫌弃地关上了房门.......
大少爷抬起衣袖,一边擦泪,一边跑了出去.....
第292章 孙夫人的思想境界不一样了
三日后。
孙知府果然被张侍郎他们放了回来。
而聊州府内的七个县令和八个县丞,则直接被张侍郎他们带回了都城。
这些人具体的量刑,还得由大理寺定夺之后,再呈报给皇帝,皇帝会下最后的定论。
因为抓的人实在太多,而且大多也都算得上是地头蛇,所以严郎中和戎少卿,还特地跟安山卫所借了人。
没错,为了确保审案期间,不被地头蛇弄死,所以张侍郎把人全给弄去了安山卫。
要知道安山卫的指挥使,是兵部尚书的女婿,那兵部尚书跟张侍郎又有不少交情,所以指挥使自然愿意为张侍郎保驾护航。
当初张侍郎其实在到了聊城之后,是准备直接把孙知府带走的。
但是因为听闻聊城剿匪进入了攻坚阶段,所以才带着人一直等着。
他就担心节骨眼上把知府带走,剿匪的事儿再生变故,就麻烦了。
等剿完匪,审完了犯人,他才把孙知府带走盘问,也是因为想让孙知府把大事办完。
该说不说,张侍郎这个人,虽然人品一般,但是官品却还算不错。
孙知府,不对,现在已经不能叫孙知府了,顶多只能叫孙大人。
这位孙大人回了聊城之后,第一时间就回了家。
反正不回家,他也没别的地方可去。
毕竟他在外头的‘家’,已经被孙夫人找借口全部捣毁了。
想到孙夫人,孙大人心里头也是颇为惆怅。
他家这位夫人,虽然喜欢拈酸吃醋,但对他却还是有些真心在的。
也不知道自己不在这几日,家里头都急成什么样了。
这么想着,孙大人焦急地拍响了自家的大门。
小厮来开门。
见门口站着的是自家老爷,便赶紧往里头通报。
而站在门口的孙大人,却蹙起了眉。
家里头......怎么张灯结彩,一派喜气?!
怎么个事儿?!
这是提前知道他回来了吗?!
可是他都是昨天晚上才知道,自己今天能到家的,家里怎么可能比他还早知道呢?
疑惑不已的孙大人,迈着犹疑的步伐,走进了正院正房。
丫鬟婆子们很有眼力劲儿的给他端来了热水、茶汤和点心。
有妈妈让他稍等一会儿,已经让后厨做了吃食来了。
孙大人就着热水洗了脸,随后才问道:“家里为何张灯结彩?难道是有什么喜事不成?!”
这话里,带着三分的愠怒。
一旁的妈妈连忙低头回道:“夫人说......”
夫人说,快过年了,即便老爷不在家,家里也要弄得热热闹闹的。
全当是冲喜了。
可这话......没人敢当着老爷的面说出来啊!
老爷又不是快死了,‘冲喜’二字说出来,那妈妈觉得自己可能立刻就会被老爷打死。
“夫人说什么?!”孙大人挑眉问道。
妈妈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作答。
好在,此时孙夫人正好赶到。
“老爷回来了啊。”孙夫人跨进正屋,淡淡打了个招呼。
孙大人看着自家夫人,脸色红润,精神矍铄,眼神淡然,心里头突然就生出了一股无名火。
“是啊,我回来了,没死在外头。”孙大人气哼哼地说道:“是不是没称了你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