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已穿荒年,有事记得烧纸(493)
被唤做坨坨的小孩儿,看着也就五六岁的光景,因为实在是太脏了,所以男女莫辨。
孩子吸溜着鼻涕,挠着脑袋,仰天想了想,回答道:“我们住王八蛋村。”
.......一众等着孩子说出句正经话的众人,都眼皮直跳。
到底是什么样的村子,居然能叫王八蛋村!
陈冬月很想去看看。
老婆婆经过孩子一提醒,倒是想起来了,“不是王八蛋不是王八蛋,咱们家住在王八屯子。
咱们那儿有个乡集,叫咸瓜乡集。县城老妇没去过,咱家也没个识字的,所以也不知道算是哪儿的.......”
好在孙大人在聊州府混了那么久,倒是知道这咸瓜乡集,“咸瓜乡在集宁县,你们是不是之前遭匪了,才流落至此的?”
“是啊是啊,”老婆婆点头摸泪道:“老妇家里头的人全死光了,就剩下我和坨坨祖孙二人了。
我原想带着坨坨来个好地方,把他卖个好人家,然后自己再去死了得了,反正也没个活路了。
可咱祖孙俩脚程慢,一路还得挖野菜,沿街乞讨找吃食,这一走就走了好几个月。
等到了这聊城,听说山匪都被剿灭了......老婆子我就又觉得要不就先别死了。
于是咱们就在这聊城.............”
“婆婆,”孙大人打断了老婆婆的话,“你们的经历,咱们很同情。既然咱们慈安堂收留了你们,你们暂且就在这儿住着吧,以后有事儿,就找这位陈司长就行了。”
另外三人,也是一个老妇带着俩孩子,见那婆婆介绍了自己,另一位也张了张嘴,想要跟大人们‘汇报’一下自己的来历。
可孙大人已经站了大半天了,他对于听群众们的悲惨故事,实在是没太多的兴趣。
所以还没等人开口,孙大人便率先道:“你们也是,以后有什么事儿,找陈司长。本官还有别的事儿要忙。
冬月啊,你安排安排吧?明日我就不来了,施粥的事儿,你自己去跟孟大人落实下,我先走了。”
说完,孙大人扭头便走,再不想多停留片刻。
第372章 安顿
陈冬月觉得孙大人这人,虽然又现实,又喜欢做表面文章。
但是有一点却还算不错。
那就是,跟钱没关系的事儿,他非常愿意放权给别人。
别看这个优点好像微不足道,但是就是有很多官员,是钱和权都不舍得放一点的。
天下乌鸦,反正都差不多。
陈冬月觉得聊州百姓轮到的这个乌鸦,黑是黑了点,但也算不得黢黑。
勉强能算个灰黑吧。
所以见孙大人逃了,她也不恼。
看着脏得都包浆了的五个人,陈冬月让王伯给烧了两大锅热水,又找来了两个从古木匠那儿淘来的二手浴桶,让五个人赶紧洗洗。
至于衣服什么的,陈冬月也准备了不少。
大部分的衣服,都是她动员了孙夫人,去城里的大户人家募捐来的。
衣服虽然都是旧的,但是该洗的都洗过了,要缝补的,尤娘子她们也都帮忙缝补过了。
算得上是挺干净整洁的了。
待得五人洗好澡,穿好衣服出来,宋好婆她们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套替换的衣裳,和几床被褥。
被褥虽然是从典当行买的旧被褥,但是都请了弹棉花的师傅,来重新弹过。
弹被褥的时候,陈冬月又让每床添了一点新棉花,再加上宋好婆给晒透了太阳,所以这些被褥虽然都是旧的,但是摸着却也软绵绵,暖和和的。
颠沛流离了很久的老人孩子,拿到被子铺盖的时候,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那位自称叫赵王氏的婆婆,更是嘴唇抖得跟被烫着了似的。
她抱着被子,对着陈冬月呜呜咽咽,还没等陈冬月反应过来,老婆婆便膝盖一弯,立刻就要跪倒在陈冬月面前了。
还好,宋好婆对这婆婆早有防备。
只见她一个马步跨了出去,然后一拉住了马上要下跪的婆婆,“赵婆子,可不敢跪啊!你一个老人家跪我们家冬月,我们家冬月可要折寿的哇!”
陈冬月在边上拼命点头,“是哇是哇。”
“啊呀,对不住对不住。”赵婆子倒也算是个拎得清的,“我跟坨坨是从家里头一路要饭要过来的,这都跪出习惯来了。”
“那您这习惯的改改了,”陈冬月笑眯眯地看着赵婆子,“进了咱们慈安堂,那您这乞讨生涯,也算是到头了。
不过干活还是得干的,什么撒扫整理啦,种菜施肥啦,割草喂鸡啦之类的活慈安堂多的是,反正以后你们就听我们家老太太安排就是了。”
“诶诶诶,”赵婆子赶紧点头,“这些老婆子我在家乡也是做惯了的!会着呢会着呢!!”
另一位婆婆,自称夫家姓葛,她倒是话不多,见赵婆子说啥活都会,她也只是在边上拼命点头。
而三个被洗干净的孩子,此刻也已经能分得出男女来了。
让陈冬月有些意料之外的是,坨坨居然是个女娃娃。
另外葛婆子带来的两个孩子,大一点的那个约莫七八岁,是个男娃,小名井盖子。
小一点的那个比坨坨还矮半个头,倒也是个女娃,具体年岁,葛婆子都记不清了,只说约莫能有个四岁的样子,小名粪兜子。
........
陈冬月对孩子们的小名,颇有微词。
好好的女孩儿叫什么坨坨,粪兜子.......还有没有天理了?
于是当即她就给俩孩子改了小名。
可惜这人取名实力也不过如此,秉持着看到什么,孩子就叫什么的原则,所以坨坨小名改成了阿慈,粪兜子小名改成了安安,另外一个井盖子.....就只剩下了个小跑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