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已穿荒年,有事记得烧纸(639)
虽说老野菜大多不怎么好吃,还有点儿苦哈哈的,但是万一闹起了灾荒来,这些不都能煮粥里吗?!
大部分野菜,还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万一真要饿死了,也能走得不上火。
不是挺好吗?
做个清凉的鬼,总比做个上火起一嘴燎泡的鬼要好多了。
关键是,城北的荒地开垦出来,来年还能种南瓜。
陈冬月说了,别的她没有,南瓜种,管够~~
就按照陈冬月种的南瓜的产量,孙大人觉得几顷的荒地,大概就能养活全大荣朝的人了。
于是乎,在之后的日子里,聊城的百姓们,不单单能吃到南瓜粥,薯蓣粥,南瓜薯蓣粥。
还能吃到清热解毒的各种野菜粥。
为了让野菜粥显得不那么单调,乏味,只要是发野菜粥的日子,每户人家还能免费分一小份的茄子干,或者萝卜干。
别说,还真别说,那茄子干特别的耐嚼。
老的小的,一条茄子干能嚼一下午。
时间过了三天。
三天。
又三天。
城内渐渐也有了解除宵禁的时候。
不过时间比较短,就是每日放粥的一个时辰,大家可以在指定区域内走动走动。
有趁着这个时候去看个病,抓个药的,也有趁着一个时辰的时间,回个娘家,去个婆家的。
总之因为有了放风时间,老百姓对衙门的抱怨,也少了不少。
甚至还有人觉得,要是日子一直这么过下去,倒也不错。
毕竟有人管吃管喝,也不用争不用抢。
虽然每天都只能混个半饱吧~~~~但好歹可以躺在家里,啥都不干啊。
这多好啊。
当然,有人满意,自然就会有人不满意。
特别是那些行商之人,每天都会趁着放风的时间,跑去府衙打探情况,问问聊城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解封。
这个时候,孙大人就会把城外的形势说得特别的紧张。
什么叛军把人头当成球来踢啊,什么路过的商队皆被洗劫一空啊,什么路过叛军的老母猪都会晚节不保,等等诸如此类的吧。
这把商户们听得,都一愣一愣的。
然后出了衙门,一个个都回头吐口水。
说这孙大人还真把他们当成二傻子了。
撒谎都不愿意走心。
还真当他们不知道,外头太平着呢!
只是几个王爷想要夺权,康王这老六选择做缩头乌龟而已。
还老母猪都晚节不保.......听听,这是读书人能说的话吗?!
“这倒也没有胡说,我听说啊~~~~~~”
商户里头有人突然卖起了关子。
其余几人呼啦啦全围住了他,要他把听说的,详细编一编。
哦不是,是详细说一说~~~
这八卦一说,众人哄笑一场,回家除了骂几句天王老子,别的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聊城的日子,在内外对峙中,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陈冬月说,聊城现在就是风暴中心,所以一切都看着风平浪静。
但是,聊城之外,应该已是腥风血雨,混乱不堪了。
这说法,没毛病。
没有皇帝的都城,表面上看着还算平稳,但在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暗潮~~~~~涌动吗?
不不不。
实际上,少了皇帝,朝臣也好,勋贵也罢,面上看着都急得不成人样了。
有听说了皇帝目前在聊城之后,就喊着要去给皇帝送药、送大夫的王孙贵族。
更有哭天抢地,说一天见不到皇帝就活不了,这就要去聊城见皇帝的朝中大臣。
被人从眼皮子底下偷走了皇帝的淑妃,更是茶不思,饭不想,半个月的功夫,活活饿瘦了半斤。
吓死。
皇帝要再不回来,淑妃饿瘦的半斤体重,怕是又要涨回来了。
另外,还有不少传言,说康王为了谋权篡位,把皇帝给掳走了的。
也有说是齐王和宁王二人逼宫,是康王把皇帝救出都城,避免了一场父子间的屠杀的。
面对这样的传言,康王倒是无所谓,毕竟他人在聊城,这样的传言,压根到不了他耳朵里。
可齐王和宁王二人,却因为要及时掌握朝中态势,所以人都在都城啊!
听闻了这样的传言,怎能让他们不恼火?!
于是乎,两位王爷开始着手调查,到底是哪个杀千刀的,胆敢把事实都给说出来了!?
结果查来查去,居然查到了永定禅寺的释能方丈身上。
两个王爷即刻就让大理寺,去把那破和尚给逮了起来。
他们倒是想看看,没了皇帝的支持,这个破和尚还能掀出什么风浪来。
如果和尚认了自己说实话,不是,是造谣的罪名,那齐王就说,赏和尚个痛快,一刀了解就行了。
但他要是不认~~~~~那就给他十刀八刀,再让他死。
反正总归是一死,就看他是要死得痛快点,还是死得痛苦点。
第481章 得了,都去聊城吧
可出乎两位王爷意料的是,打从释能被抓之后,都城里的传言,几乎全成了,齐王和宁王想要掩盖事实,所以才要杀了释能灭口。
大理寺外,更是聚集了不少男女老少。
他们不吵不闹,就拿着木鱼,笃笃笃地敲。
第一天,他们敲了一个下午。
第二天,来了更多人,敲了一个白天。
第三天,来了更多更多的人,他们开始按三班轮流,没日没夜地敲。
有大理寺的衙差驱赶,结果却发现,大水冲了龙王庙,带头的居然是大理寺卿家的夫人。
后头跟着的,更有王孙贵族家的夫人,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