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在长堤上(96)

作者: 鱿鱼丝 阅读记录

“不敢说有门路,我帮你留意吧。餐馆工作做吗?看时节,一个月小费有个八百一千。不过你要先买车,没私家车接送。”

简单交谈下来,爱君知道他是十岁那年来的美国,估摸就是照片上的年纪。随他母亲来,父亲区生来美国时间更早一点。母亲来美国后第三年郁郁寡欢死了。

区生大概是那个时候想续弦,看中芳姐。可惜芳姐不肯离开香港。这是爱君猜的。

他送她去到电话中的朋友家,离学校有几条街的距离,不算远。

二房东安琪小时候随父母从台湾移民到美国,化着浓浓的妆,鲜艳欲滴的嘴唇,看起来像三十二岁,不是二十三岁。

她开价四百美金,爱君还价三百。她懒洋洋说你不如去黑人区住,一百还有找。

Eric连忙从中调解,最后双方同意定在三百五十五美金,先交一个月押金和第一个月租金。

爱君先给钱给安琪,又把二百五十刀给Eric,不忘嘱咐他帮忙找工作的事。

她把行李拖进房间,打量一番。家具只有一张前任房客留下来的床和污渍斑斑的床垫和一张书桌,足够应付需要。

房间临街,对面是红砖墙,另一栋高楼。没有阻隔,她能看见对面户的人家在干什么。默默关上窗户,合起皱巴巴的单薄的挡光窗帘。

Eric走的时候,安琪在门口送他。她拉拉他的手,他迅速抽走,不满瞪她一眼。

爱君假装没看见。

他对爱君说:“我先走了,有需要联系。”

爱君客客气气说麻烦了。

本以为不会有交集。没想到一个星期后,Eric来敲门。

安琪不在,爱君还在时差中,迷迷糊糊,强睁眼打开门。

Eric说:“你一个人在家,注意治安啊。这种精神状态,乱开门很危险。”

爱君一个激灵,醒了。

Eric说有个华人,开外贸公司的,把美国的一种化工材料运回中国,就是那种生产肥皂的材料,他不懂英文,想找个精通中英文的秘书,帮忙翻译和处理文书。

爱君彻底醒了,问:“我做。多少钱一个月?”

他比了个耶手势,说:“两千美元。”

她震惊得嘴巴张成O型,美国真是遍地黄金啊,按照当时的汇率,起码一万一千人民币,而且汇率一直向上飚。

“那那那......”她结巴得不知道要说什么,“你你你怎么不做?”

太蹊跷了。

“我谢谢你还记得我。”他鼻子轻呵气,说:“我当然还有更好的工作啊,钱是赚不完的,不能把命搭上。这个工作适合女生,你不用跑太远,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爱君对Eric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人真是捉摸不透,人面广,能随时变出戏法一样,当然也意味着复杂和危险。

“那要给你多少中介费?”

“一次抽成吧,你第一个工资的30%。”

奸商。她心里想。

“你确保我可以做几个月啊?万一做半个月公司就倒闭,我岂不是亏了?”

“不敢保证几个月,不过,据我了解,中国现在需要这种化工材料,生意在半年一载不会断。”当然,他的了解也是外贸公司的人说的,他不过借来显摆。

“可以啊,我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分你钱。”

“当分赃啊你。走吧。”

她发现他一直站在门口,没有进门,光踩在脚垫上,“去哪里?”

“学车啊。不会开车,你怎么上班。这里又不是广州,骑自行车可骑不到公司。”

于是爱君来美国的第一个月,买了车,拿到驾照,又开始边工作边上班,和以前一样,只是薪水不是一个level.

第七十三章 家里的电话

爱君在图书馆自习,左手边突然投下阴影,她抬头,是Eric。

背着单肩包,带学校Logo的厚帽卫衣,粉红色的......男人穿粉红色有点诡异,不过放在这个家伙身上,似乎也不违和。

他果然是学校的学生,和身边的同学道声再见后,拉开爱君对面的椅子坐下。

这是他们时隔一个月后的见面。

“下个月初的春假有安排吗?”他前后左右位置看一圈,状似无聊,然后突然问。

她摇摇头。

“去三藩市吗?”

她眼里闪光,三藩市,金门大桥,“有多少人去?”

他耸耸肩,“你要是不去,就我一个人。”

她收起笑,“哦,那算了。”

“我回家,顺便捎上你。坐不坐顺风车随便你,反正以后你有机会也是会去的。”他伸个懒腰。

“你回家,我更不能跟去,很奇怪。”说完,她低下头。

过一会,听到他说,“准确来说,是去参加我爸的婚礼。”

爱君惊讶抬头,捕捉到他向下撇的嘴角和眼底的不屑。

“他这个年纪,能够梅开二度也算是功德圆满。”他站起来,抓起桌上的钥匙,说:“你想去就给我打电话。”

爱君最终选择买份地图,带上行李,自己前往旧金山。一路好风景,一路好心情。

有车就有脚,一加仑汽油比一加仑牛奶还便宜,哪里不能靠自己去。

人生最戏剧的一幕莫过于,居然在旧金山的唐人街的餐厅碰到Eric。

他父亲的婚宴在一家港式餐厅举行。她去吃饭时在门口看到红色的喜庆的立牌,上面中文写区XXX先生和林XXX小姐喜结良缘,以为不是同一个区生。

直到Eric在背后喊她。她又是震惊到嘴巴张成O型。

Eric亦是一脸不可信,“我以为看错人了。没想到真是你啊。不是说想来可以坐我的顺风车吗?居然自己跑来。太见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