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198)+番外
可他只做了四年皇帝,这也就意味着,他是在做皇帝的四年中,在下达了这么多的命令的同时,还不忘针对各地的藩王,
这还不算,与此同时,他还弄起了井田制。
总体来说,朱允炆的问题是政策不错,但操之过急。让很多重要措施都成了一纸空文,并未得到认真落实。
而且也没抓好主次矛盾,这里就要说了。
虽然我们对永乐帝朱棣很有好感,但理智来说,削藩是对的,毕竟他朱允炆不是藩王的爹,而是侄子。
虽然老朱确实在设立藩王的时候就十分谨慎,让明朝的藩王根本做不到像是汉朝诸侯一样,但谁能保证他们真就乖乖听话。
所以朱允炆想要削藩这件事,这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但朱允炆的问题,偏偏就是他能在“建文新政”的实施上理想主义还又快又密。到了削藩这一方面,就变成优柔寡断、主次不分了,只能说败得不冤。]
虞美人这话说的中肯且难听。
谁也没有想到,一直表现的对朱允炆不看好,相反对朱棣十分友好的虞美人能说出这话。
毕竟,他们都以为,虞美人朱允炆削藩这件事情有问题,都是站在她看好朱棣的角度说的。
他们以为,虞美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因为朱棣没想过造反的事情,所以朱允炆削藩不对。
可实际上,这是第一层,而更深层次的意思的:削藩没问题,但方法不对,所以注定失败。
而后世嘲笑朱允炆的点,也主要在没长脑子还搞什么削藩运动,这不是搞笑吗。
而想更多的人也品出了另一层意思,这种削藩抓不住重点,推行新政也操之过急的皇帝,确定不会把明朝带沟里吗。
啊这,他们悟了。
但他们也真的好奇,后世看历史的角度还真是奇怪。
不看好一个人也不耽误我夸他。
看好一个人也不耽误我分析一下他死不死。
有种魔幻现实的荒诞感。
……
虞美人却觉得这很正常,毕竟不是特别喜欢的那几个皇帝,比如祖龙二凤,他们实在很难无脑站一个皇帝。
有一点除外,那就是某些皇帝是个超级无敌大昏君,比如徽钦二帝、完颜构,以及今天的主角朱祁镇那个类型的。
而另一边,朱祁钰做的还不错,他们这些看历史的,自然会无脑站那个正常人皇帝。
没毛病。
[所以,很难说,照着朱允炆这种新政发展下去,明朝会更好还是更坏。
但这一切的假设都是我虚的,毕竟朱棣靖难之役了不是。
我听过很多人说,假设朱棣没有靖难之役,朱棣靖难失败了,朱允炆一定会怎么怎么样。
会二世而亡,或者一定会更好。
但我个人的想法就是,朱允炆还真就没啥好说的,毕竟要不是他自己的决策失误,朱棣就没有机会发起靖难不是。
是他自己削藩时把藩王往死里整,对付朱棣的时候又优柔寡断,还主动释放了朱棣的儿子,让朱棣没有后顾之忧。
才让朱棣有机会造反的不是。
所以,与其假设朱棣会不会靖难失败,不如假设朱允炆能不能别犯蠢。]
第173章 虞美人:恐怖故事,我成傻白甜了
明朝,建文时期。
朱棣暗暗点头,可不就是嘛。
别管他朱棣有没有心造反,他朱允炆但凡谨慎一点,他也不会那么勇了不是。
或者再果敢一点,要么趁早把他杀了,要么扣着他儿子不放,他还没真靖难不成。
不懂朱允炆怎么想的,这不就盼着他靖难吗。
另一边,皇宫中。
朱允炆为沉默了,他承认他确实想过,假设他削藩成功了呢,朱棣靖难失败了呢,他绝对能做一个好皇帝。
但虞美人的话无异于当头一棒,是啊,还是那句话,削藩的确没问题,但他为什么就不能慎重一点呢。
要么一刀毙命,要么徐徐图之。
像他这种又一刀毙命,又噢磨磨唧唧的,失败了好像不冤枉。
可虽是这样想,朱允炆郁闷的吐血了。
理是这个理没错,但天幕你要不要说的那么赤裸裸,半点面子都不给的。
气死了。
所以,他接下来要怎么办?
还不待朱允炆整理好烦乱的思绪,就听见虞美人接下来的话。
差点没把他气吐血了。
……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朱棣的靖难之役中,最关键的难道不是,就算朱棣起兵的时候才只有八百人,但朱允炆举全国之力,都没干过朱棣吗。]
虞美人一句话,让各朝代的人都沉默了。
还真就是这么回事,这朱允炆怎么回事,行不行啊,这都没把朱棣干下去。
朱元璋都想扶额了,自己越过儿子不选,越过雄英的弟弟不选,就挑出了这么个货色。
有些事情单看不觉得什么,比如推行新政,比如想要削藩,比如没打过自己的叔叔,被赶下了皇位。
但这三者加起来,怎么就这么蠢的叫人不忍直视呢。
这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这皇位这么送出去一点都不冤,还真就是他朱棣该得的。
虽是这样想,但朱元璋一扭头,看见朱棣那张欠揍的脸,还是忍不住手痒。
这儿子,他怎么这么看不顺眼呢。
看着怎么这么欠抽呢。
……
虞美人看了看时间,觉得这一期天幕内容确实太长了点,感觉可以收工了。
但,[话都说到这了,这期天幕也快差不多了,我们最后再来点轻松的,再收尾结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