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223)+番外
她只是有头脑,有计谋,有勇气,也敢赌而已。
所以才说李治跟武则天夫妻俩是“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嘛?
很难说他们到底是爱还是不爱,说爱的话,他俩联手之余,也不忘针锋相对一下。
只能说这俩人都有一颗事业心,脑子也是事业脑,有爱情但不多吧。
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一开始也只是临朝称制,从她14岁入宫,到她改唐为周,一共用了53年。
她从临朝称制,走到女皇的位置,也用了足足七年,只能说,这耐心,这恒心,牛逼。
也难怪是被很多人评价为,封建时期我国唯一的女帝。
武则天一生当中功绩有很多。
在政治上,她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
首先肯定是李治跟她的合作,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
这对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来说,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无异于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
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同时,武则天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
成绩优异者,更是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她还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虽然这确实有滥竽充数混进去吧,但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能选拔出很多民间的人才是肯定的。
武则天还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
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
“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而这样一通广撒网的举动,为武则天捞到了不少的人才。
武则天一朝更是因此,号称“君子满朝”,如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
姚崇、宋璟等名臣贤相,更是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立下汗马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宗时期,李治还跟武则天联手,搞了个骚操作。
那个时候,武则天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
然后又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因而中唐以后,出现了“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事情。
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更是出现了,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
让人无从辨别他们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直接导致了士庶之间严格界限的逐渐消失。]
第195章 武则天的一生
突如其来的骚,闪了众人的腰。
别说,这夫妻俩心都挺黑。
武则天下诏不说,他们就不信背后没李治的默许。
厉害。
唐朝。
李治挑了挑眉,也分外愉快,爱情不爱情的他也不想分析,但可以肯定,在对抗世家这一方面,他跟武皇后真的是合作愉快。
但现在……
并不知道永徽时期很多人,对这期天幕听见的都是“哔——”的李治有点苦恼。
这么聪明又胆大的合伙人是真的不好找啊,苦恼.jpg。
但女皇什么的,确实有点太刺激了。
代唐立周什么的,他这点承受能力还是有点接受不了的。
不过,殿试?
武周。
武则天有点散漫的听着,并不苦恼李治时期的自己会怎么样。
反正现在做皇帝的是她自己,慌什么?
至于那个时候的自己能不能保全自己,那个时候会不会再多出一位皇帝,这就要看她能不能应对了。
李治又是否愿意轻拿轻放。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的意思,是她才是唯一被承认的吗?
倒是有趣。
……
[除此之外,武则天也格外重视官员贪污的问题。
她面对贪官污吏的态度,基本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
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
《资治通鉴》中就评价那个时期是,“……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同时,武则天还广开言路,并特别注意百姓冤情。
垂拱二年,她就设铜匦于朝堂,鼓励百姓上书言事。
当然,她还任用酷吏就是了。
在经济上,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我们之前说过,在武则天时期,唐朝的均田制其实已经开始瓦解。
土地兼并的问题可以说是相当严重,导致了不少农民因此流离失所。
而武则天,对于这些农民也保持了相对宽松的政策,所以无论怎样,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相对稳定的。
在农桑上,武则天更是无比关注,其中包括了,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
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
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
另外,武则天掌权之后,还积极推行先进的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