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274)+番外
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楚可破也。”
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彻底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但真要说,政哥你应该也认识张良啊,秦始皇第三次巡游路上,在博浪沙被大铁锤砸马车,那件事就是他干的。
鸿门宴的资料我也贴在天幕上了,政哥顺便看看。]
秦朝。
嬴政:……
让他用这样的方式认人,真的大可不必。
他得好好想想,这人确实配得上那句“决胜于千里之外”,且能争取。
就是人实在不好找啊。
……
[萧何也很厉害,比如他月下追韩信,最终留下了这位骄傲且有才的兵仙。
其他的,就是在楚汉争霸的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场面,他都能让后方粮草之类的调度不出乱子。
且在汉朝建立后,他也成为了丞相,名列功臣第一,都没被刘邦清理了,也是挺厉害的。
且萧何对比张良来说,是完全能争取的,因为他早年是入仕秦朝,在沛县担任主吏掾,后来辅佐沛公刘邦起义。
而在刘邦攻克咸阳后,萧何第一时间也是先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
且在汉朝后,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
所以说,刘邦能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
看看刘邦是怎么进咸阳的,张良提议的。
进咸阳后,萧何也是第一时间收集信息,整理重要文件。
哪里像是项羽,屠城、还烧杀抢掠,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孤本都被烧没了啊,那是真狠。]
对于这件事,可以说虞美人的怨念是相当大了。
就这样说吧,这些孤本能被传承下来的话,她可能不会看,因为她一看文言文就头秃。
但她最起码能翻翻译文啊。
现在你别说译文了,你连一个竹片都看不到。
汉朝。
张良:……
萧何:……
啊这,之前听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听天幕说起自己,怎么就这么羞耻呢。
而且一想想,秦始皇时期的自己,对天幕所说还一无所知,就……
焦虑,且想摆烂。
算了,天幕开心就好。
刘邦倒是看得乐呵,“天幕也向始皇帝推荐推荐某啊,某还是很愿意在政哥手下的。”
张良:……
萧何:……
摆烂吧,陛下高兴就好。
……
[还有就是韩信,兵仙什么的,超级帅的好嘛,“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还被称为“神帅”。
在他的一生中未尝一败,初登场就是出陈仓定三秦。
后来又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垓下破项羽,一路横推过去。
面对韩信,你根本就不用担心兵太多怎么指挥调度的问题。
韩信就是一个点兵小能手好吧。
有一句歇后语是这样说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而且,他自己也是个成语制造小能手。]
第240章 始皇帝:并不是很想让自己的快乐带着阴影
[刘邦夸韩信是战无不胜,萧何赞他国士无双,张良说他独当一面。
司马迁评他略不世出,有不赏之功,后人则奉他为兵仙神帅。
形容他未起势之前经历的成语有:一饭之恩、胯下之辱。
形容用兵计谋的成语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十面埋伏、背水一战、拔旗易帜、多多益善、置之死地而后生等。
形容韩信用兵如神的成语有:战无不胜、国士无双、独当一面、勋冠三杰、功高无二,略略不世出、不赏之功等。
而形容韩信结局的成语,也有:功高震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钟室之祸、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虽然最后一个不是韩信制造的吧,但这几个成语,基本上就把韩信的一生讲的明明白白了。
还有就是韩信对项羽的评价,也挺有意思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始皇大大,韩信是淮阴人,且甚是贫穷,他死时也才34岁,他也就是情商低了点、恃才傲物了点、没有眼力见了点、还有点缺心眼,本人还是不坏的。
这可是能说出解衣退食和金石之交的人,还是可以给他一点点信任的。
何况他还是我国古代八大顶级名将,孙吴白韩,卫霍李岳中的之一。
完全值得冲的好吗。]
刘邦:……
萧何:……
有些事情,大可不必讲的这么明白,天幕啊,有的时候装傻也是个好习惯。
别说了。
尴尬.jpg。
韩信:……
好像被夸了,又好像被骂了,不确定、再看看。
秦始皇:……
知道了知道了,知道这个韩信有能力、打仗厉害,平日里情商低还喜欢夸夸自己的战绩了。
只要有能力,他真的一点都不介意的。
淮阴人是吧,穷困潦倒吃不起饭是吧,这人我的了。
看着天幕上对那些成语的解释,嬴政的心情颇为愉悦。
至于二世而亡?
即将拥有的人才能让他盖过一切的不愉快。
……
[当然了,始皇大大要是不介意的话,可以连刘邦和刘邦的一群狐朋狗友也一起收了。
特别是泗水郡沛县人,也不知道那里是养人还是咋,人才特别多。
像是樊哙,沛县一个杀狗的屠户,秦末起义时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