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34)+番外
接着,画面又是一转,却不再是画面,而是一首首诗句。
[描述盛世大唐的诗句更是不少。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王维——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无论是从史书中,还是从盛唐的诗句中,我们似乎都可以窥见盛唐时的华美浪漫。
无法否认,这是李隆基亲手建立起来的。
可英雄终究有迟暮的时候。
岁月这把杀猪刀,终究把他磋磨成了狗熊的模样。
这样的一个盛世,最终在天宝十四年,李隆基70岁时,落下帷幕。]
第30章 李隆基的昏庸之路
虞美人声音不过刚刚落下,天幕画面就接着一转。
繁华盛景如脆弱的冰面,转瞬破碎开来。
只一瞬间,画面转到一个胡人胖子身上。
只见那人调动军队,挥师长安。
天幕上,唐王朝被烧杀声填满,一片乱世之象。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乱头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从此开启了8年乱世。]
天宝元年。
李隆基看着长安乱象,听着天幕解说的声音,只觉得目眦欲裂。
怎会如此。
未来的自己当真会如此没用。
而且,区区一个胡人,他又是如何拥有那么多军队的。
不久前,才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的李隆基只觉得头痛欲裂。
急忙下令
“去,抓安禄山,史思明。”
贞观时期。
李世民更是气得手抖。
他的长安,他的大唐啊,一个内乱,居然要8年时间平息。
不是说盛世吗。
一个盛世,军队能废物成那样。
[安禄山是胡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又是如何发动一个能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叛乱的,还长达八年之久。]
虞美人这话,无疑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是啊,他们当然好奇。
好奇那个时候的大唐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变成那样的人间惨剧。
[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唐玄宗李隆基身上。]
虞美人无意把安史之乱讲的太深奥。
把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就行。
主要还是自己真没这个水平。
[听到这个答案,相信大家并不会感觉到惊讶。
因为历史上许多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很多王朝的衰亡,确实跟一个君王的昏聩有关。
李隆基也不例外。
亲手建立了一个盛世之后,李隆基怠惰了。
想着,我都已经当了半辈子明君了。
很厉害了,可以休息了。
随着这样的想法愈演愈烈,李隆基再也没有往日的勤奋,开始躺平懒惰。
能臣随着他的懈怠被排挤出朝堂,围绕在身边的,变成了各种溜须拍马的奸臣。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靠妹上位的杨国忠。
跳胡璇舞有一手的安禄山。
还有后期与安禄山合作的史思明。]
开元时期。
刚登基的李隆基此刻脸色阴沉如水。
只觉得有种浓浓的割裂感。
天幕说的真的是自己吗。
在未来的某一天,年老的自己当真会昏聩至此。
贞观年间。
二凤已经被太医团团围住。
虞美人抽空看着,十分确定,要是大唐有吸氧机的话,二凤陛下估计已经用上了。
败家子什么,着实气人。
……
[安禄山史思明自是不必多说,李林甫和杨国忠却是要说说的。
李林甫,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
开元二十三年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
次年,又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右相)。
后封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
他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后期更是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
使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
有人评价他为“口有蜜,腹有剑。”
被评价为让大唐由盛转衰的重要人物之一。]
天宝元年。
李隆基听完,只觉得头疼,挥挥手,下令抓捕。
对于李林甫做的一些事情,他能不知道吗。
可他自信他能把握得住,无论李林甫,还是安禄山,都翻不出他的手掌心。
可如今,天幕却告诉他,他自认为在他手掌心的这些人,未来竟然对他大唐造成这么大影响。
李隆基揉着太阳穴。
被酒色塞住的脑袋一时间竟也清醒了不少。
[当然,这并不能够说明李林甫结局多好。
也许对于他自己来说,是还不错,最后病逝。
可他的家族,最终却在杨国忠的诬告下,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
李林甫此刻正在家里仓惶,不知所措,闻言抬眼,几乎难以置信看着天幕。
他听到了什么。
他的子孙未来竟是这种结局。
[这也算是恶人自有恶人磨了吧。
曾经的李林甫,因妒贤嫉能,使主持的科举无一人及地,并借此向唐玄宗祝贺说,“芸芸考生中,一个都没考上,这其实是好事!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正说明,人才都已经被朝廷搜罗殆尽,一个都没遗漏,才导致民间赴考的人都没考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