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385)+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六塔河的宽度只有黄河的五分之一啊。

你就是再怎么加宽,再怎么计算,也应该知道,以黄河的流速和冲击力,六塔河这等小河根本就承受不住。

而在当时,无论是欧阳修还是周沆,显然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并且已经毫不避讳的提到,这计划要是真实施下去,你信不信附近居民都得倒霉,死伤无数。

但现实是,文彦博和宋仁宗就一个态度,不听不听王八念经,他们就想要大展拳脚啊,他们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可以的。

皇帝都下令了,宰相都同意了,水利专家说话有什么屁用,最后只能动工。

而揭露也并不出人意料——

六塔河决堤竣工才不过几个小时而已,就发生了溃堤。

附近的很多良田瞬间化为沼泽,当地的居民不少因此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次完全的,因为外行指导内行,而出现重大人员损失,且遗患无穷,百害而无一利的脑瘫活动。

我就是再说一万遍,都是你们多吃点核桃补补脑吧,就显得你智商低是吧。

少在国家大事上做什么春秋大梦,毕竟你的梦,在现实的面前,显得你是那么的愚蠢,你说是吧,卧龙凤雏们。]

第338章 卧龙凤雏:……

东汉末年。

对于天幕的此番发言,三国恐成最大受害者,且最大受害群体一定是刘备一群。

诸葛亮:……

庞统:……

众所周知,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庞统字士元,号凤雏。

而你说巧不巧,他们还都是蜀汉的,一个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丞相,一个是刘备帐下重要谋士。

此时此刻,两位受害者齐齐沉默,风轻云淡的外表下,正在思考,这号是不是不能要了。

知道天幕是在反讽是一方面,能不能接受是另一方面。

他们是真的不想面对身边人因为天幕的故意调侃,而带着调侃的目光和诡异的眼神。

也并不是很想让众人一联想到卧龙凤雏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他们,而是蠢货。

这一刻,明明还没有从天幕那里听到他们的败家子,他们却已经开始心梗呢。

此时此刻,他们满脑子都是,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

再次无意间伤害到了两位老祖宗并不脆弱的心灵,虞美人还在激流勇进。

[这里友情提示,千万不要对宋朝的那群统治者们抱有期待,想想我们现在讲的话题吧,“三易回河”,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会轻易结束的样子。

事实也正是这人,在死了人之后,宋廷并没有因此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更加兴致勃勃。

是的,你们没有听错,这燃起了他们的斗志,他们觉得,他们一定要把这个“伟大”的计划进行到底。

所以,在宋仁宗去世没多久之后,宋神宗接过行黄河改造工程的接力棒,并立志做出一个大事业。

王安石啊,虽然我支持你变法,但黄河,就真的不是你能处理的了。

这不,再次翻车了,并让本就严重的黄河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出于对王安石敢于变法的好感,虞美人发誓自己说话已经很尽量不阴阳怪气了。

[事情是这样的,宋神宗年间,有一个名叫李公义的人发明了铁龙爪。

这玩意简单说就是用铁器制成爪形,以绳子系在船尾沉入水底,船开动之后,铁龙爪就搅动泥沙,这样来回几遍之后,河床被搅动,水位也就相应的上升,达到疏浚河床的目的。

这乍一看是个好办法对不对。

宦官黄怀信就觉得这办法不错,上报给了王安石。

王安石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并做出了一个放大版,觉得这玩意完全可以用来解决黄河问题。

反正加宽自然河道不行,那就动用人工黑科技呗。

梦做挺好,但现实是,浚川杷,也就是铁龙爪造成后,有过治理黄河经验的人直接表示,这玩意根本不行。

他们并不是没有解释的,他们说明“如果水太深,则浮力很大,浚川杷就沉不到水底,即使勉强沉到了,力量极其微弱。

如果水太浅,一旦遇上石头,根本搅不动,而且浚川杷在水底下很容易翻转过来,所谓浚川杷,就是个儿戏。”

但王安石不信邪,他觉得这玩意完全可行,所以他在一大片反对的声音中,向宋神宗力挺这玩意。

然后宋神宗信了。

但他俩还是有一点理智在的,他们决定试验一番,如果确认可行,他们再投入使用。

这个操作乍一看是不是也是一点问题没有。

但问题是。众所周知,王安石看人的眼光,实在是一言难尽。

于是,这个实验的人,也就是范子渊,他在明知浚川杷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作用的情况下。

向宋神宗和王安石表示:有用,大大的有用,可行,大大的可行。

王安石那个大喜过望,当即表示:行动!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反正这玩意屁用没有,唯有治理黄河的人赚的盆满钵满。

顺便的,还让黄河的生态被破坏,并且,关曹村决堤的黄河改道措施也是失败的,且这一次的结果比上一次更加恶劣,

最后带来的结果更是极其惨重,不仅让曹村溃堤,还淹没了大约3000万亩的良田,使得曾经非常繁荣的淮河地区瞬间就变成了“死城”。

然后,到了宋哲宗心里,祖宗们给他捅的巨大篓子就摆在面前,前两次黄河改造措施,让黄河的河床已经非常高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