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44)+番外
贞观年间。
李世民眯了眯眼,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同。
这个武皇……
天幕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到了,可他大唐皇帝,天幕大多是直呼其名,或者称呼庙号。
怎么唯独他,如此不同。
天幕的语气也不是厌恶,反而对这位的功绩是肯定的。
是这位有什么特殊嘛?
武,到底是姓武,还是像武帝一样,只是谥号。
二凤陛下大概怎么也不会料到,这位称呼极其特殊的皇帝,压根不该用“他”来表述,而是该用“她”来称呼。
思虑不过一瞬,李世民很快回神。
继续研究自己的败家后辈们。
希望能研究明白,怎么才能生出一个脑子好使的后代。
[这位意外登上皇位的皇帝,果然,刚一即位就不掩饰他的玩乐行径。
他先是在他爹治丧期间,毫不掩饰自己的游乐的喜好。
等到他爹下葬之后,就更过分了,常常带着亲信、随从以狩猎为乐。
还喜欢大摆宴席,每隔三天便宴请一次。
唐穆宗在位期间,朝中的大臣几乎天天都在宫中吃饭,吃的更是相当奢华,一顿饭相当于寻常百姓一年的收入。]
秦朝。
祖龙听见唐穆宗的享乐挥霍,只能说是毫不意外。
连续经历过两个败家子的洗礼,他还有什么可意外的呢。
在战国时期,这样的败家子又可曾少了。
边处理着政务,边抽空散漫想着,下一个会不会是他大秦呢。
胡亥那个完蛋玩意到底干了什么。
他根据天幕之前透露的信息也算了算,大概知道他家这位比大唐那几位厉害多了。
他49岁离世,三年就把大秦弄得分崩离析了。
胡亥这位麒麟儿也是个天才,他大秦有那么多官员,三年时间能把大秦玩崩。
……
[除此之外,唐穆宗还特别喜欢建筑,在宫中大兴土木,建造了不少宫殿假山。
除此之外,他还大肆整修了长安的寺庙,让吐蕃的使臣前来欣赏。]
李世民捂胸,这个败家子好像跟之前的不太一样。
就是国库也经不起这么挥霍啊。
[唐穆宗这么荒唐,自然有人来劝阻。
唐穆宗的反应就是一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你说啥,我不知道。
他离谱到一个什么地步呢。
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起兵进犯,一个需要马上处理的事情,唐穆宗却决定去距离长安甚远的华清宫居住,一直到日落时才返回。
也别说什么他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他不是故意的。
不说他不是一个普通人,是大唐的皇帝。
就说,御史大夫李绛一众人跪在宫门口想要劝谏,但唐穆宗却说了一句:“朕意已决,不要再上疏烦我了。”
百官都知道的事情,他能不知道。
百官都劝解阻拦,他却是干脆,第二天直接带着神策军,和身边一千来号人,浩浩荡荡跑华清宫去了。]
第39章 二凤陛下又想哭了
[大家可能以为这样已经足够离谱了。
可实际上,这还不是最离谱的。
更夸张的是,有一日,那些谏臣终于见到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皇帝。
可李恒的第一反应,是问宰相,“这些人谁啊。”
简而言之,当了那么久的皇帝,他连自己的臣子都不认识。
就这样一位皇帝,居然还有人那么忠心,锲而不舍的谏言,我也是服气啊。]
每逢王朝末年,或者昏君在位的时期,我们能看见的总是,这个党那个党的问题,这个宦官那个奸臣怎么怎么样。
就感觉这个王朝好像没一个忠臣了似的。
可事实并非如此。
那个时期并不是没有忠君爱国之人,而是他们基本上走不到政治中心。
或者皇帝压根就懒得搭理他们。
天天听他们谏来谏去的,哪有荒/淫无度快乐。
如徽钦二帝和宋高宗赵构,他们那是没好臣子吗?
明显不是。
只不过是正常文臣被贬,爱国武将被杀而已。
皇帝喜欢用合自己心意的人。
明君自然配忠臣能臣。
昏君身边当然都是跟他一样的屎壳郎了。
正是因此,当我们一看见宋朝的时候,就总感觉站在朝堂上的人,是不是都有什么大病。
没几年脑血栓能说出那话。
而今天讲的唐穆宗就是这么个情况。
在位那么久,不是宴请朝臣,就是大兴土木,是一件正事都没干。
言归正传。
[双方自我介绍之后,唐穆宗也算是跟他们熟了。
他们自然是劝诫皇帝,唐穆宗听后,回复“当如卿言。”
听这一句,是不是觉得唐穆宗也没有那么离谱嘛,这不也能说出人话嘛。]
听着天幕的尾音,几期下来已经跟天幕混熟了的各朝众人秒懂。
他们猜这位唐穆宗又要作妖了。
绝对的。
他们还真就猜的一点没错。
[可事实的真相是,这事之后,他直接把他的那句话当屁放了,那是没留下一点痕迹啊。
屁放出来好歹能留点臭味,他呢,是啥也没留,继续该干啥干啥。
一直到第二年,他才有所收敛。]
闻言,众人又讨论起来了。
想着天幕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总不能真的改邪归正了吧。
可大多数人不信,这可是在盘点昏君耶。
昏君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改邪归正的。
肯定是被什么人胁迫啥的,才不得不收敛的吧。
只能说他们猜对了一半,他确实是不得不收敛,却不是因为被人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