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491)+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而要说在汉桓帝刘志去世后,为何是刘宏,而不是别人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这个要说起窦太后的父亲窦武在其中的一些运作了。

也许是出于一些不可明说的心思,窦武规定了挑选新皇帝至关重要的三个条件,分别是,来自河间、是汉桓帝的子侄辈、年纪适中。

我觉得接下来都不用我再说什么了,大家就能猜到我想说啥。]

各朝代众人:嗯,怎么不算呢。

他们猜测,天幕其实想说,“你品,你细品”,或者,“看,把自己坑了吧。”

除了这些,绝无可能是其他。

这事其实都不用怎么动脑子,一看就能看出问题,前两个条件他们也就不说啥了,毕竟他们虽然不知为何如此挑选,但并不出格就是了。

关键还是最后一个,那是啥啊,

在他们的想象中,年龄适中这个条件,不说是子孙满堂、有妻有子的,但最起码得是心智成熟脑子正常吧。

但当时的外戚显然不可能用这个标准挑选皇帝,他们适中的意思更有可能是——他们很可以当个幼教,帮忙管一下孩子。

但怎么说呢,他们挑选的这孩子好像不太听话的亚子,这孩子他们根本把握不住,反而让宦官们抓住了机会。

就……心情挺复杂的。

果然还是要把窦武划外戚势力中吧。

所以,后面呢,又发生了什么。

他们已经完全被吊起了好奇心。

……

[所以,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被封为闻喜侯,其族人加官进爵,在最开始,窦氏外戚也是权倾一时过的。

但一场党锢之祸,改变了一切。

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处死的族人流放到交州。窦太后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

而更值得让人称道的,必定是汉灵帝面对宦官的态度。

在我们这个时候,当你说出“东汉”和“宦官”这两个关键词的时候,大概率会听到有人脱口而出三个字,那三个字便是“十常侍”。

有些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但也绝对觉得这三个字分外耳熟。

而事实上,这就是汉灵帝捣鼓出来的,他一口气将12名宦官任命为中常侍,且都被封为列侯,他们以张让、赵忠为首,这便是东汉十分出名的十常侍的来源。

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中常侍,他们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

到了东汉时期,中常侍成为了一个有具体职掌的官职。其秩为千石,后又增为比二千石。

最重要的是,在东汉时期,中常侍就多以宦者担任此职,并不是从汉灵帝时期开始的,只是他分外离谱而已,员数从最开始的四人,增加到十人,到他直接拉到顶格,增加到十二人。

就这么说吧,在当时宦官若能居此位,竟可权倾人主。

列侯就更简单了,就是他给宦官们封了候而已,你这让我李广将军情何以堪啊。

咳,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已经知道了宦官在汉灵帝的心中的份量了,但如果还没有的话,那也没关系,我们来听听当事人怎么说。

在汉灵帝时期,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臣子向刘宏表示,“张让及其父亲贪污腐败,且通过贿赂他,当上凉州刺史,请皇帝严惩”,汉灵帝对此却并不热络。

而是直接在朝会上表示,“张让是我父亲,赵忠是我母亲”。

换言之,宦官都是我爹妈了,只有他们管我的理,哪有我管他们的理,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再换言之,张让都是我爹了,你这是在告我爹和我爷爷的状?

反正此话一出,众人皆沉默,心里话大概是,你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让我们说什么。

所以,当我们讲到汉灵帝的时候,可以很坚定的说,在给宦官交付信任这一方面,汉灵帝无出其右。

这也就不怪我说一句刻薄话,汉灵帝还真就有一个相当天然的阵营,便是宦官。]

东汉。

虞美人这话可谓是相当劲爆了。

皇帝们是深呼吸,再深呼吸,才没让自己真的窒息过去。

此时此刻,他们看向天幕的目光颇为奇异,脑回路颇为奇妙的统一了——

这煞笔玩意到底是哪个的后代,居然给宦官当儿子,但泽葵是,宦官他们并不想拥有一个宦官子孙,谢谢。

他们只能祈祷,千万别是他的,千万别是他的,千万别是他们的。

他们真的会被气死的。

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深呼吸,再深呼吸,才让自己勉强缓过劲来,不至于两眼一黑直接晕过去。

此时此刻,他共情了始皇帝听见他的胡亥儿子、唐太宗得闻唐朝五个昏君、宋太祖知道弟弟篡了位,且子孙后代大多不咋地、明朝两个祖知道自己有个朱祁镇后代是个什么心情了。

太让人窒息了。

这真的不是一个皇帝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此时此刻,刘秀满脑子就只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种人能当皇帝,他同意了吗?

刘秀觉得之前的自己真的是太天真了,以为新莽末年他都能扛过来了,这点东西算得了什么。

……是他天真了,真的太算什么了。

简直是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如今的他只能祈祷,这是汉灵帝做过最出格的事了,没有比这更离谱的事情了。

西汉。

李广的神情一寸寸僵住,感觉整个人完全傻了。

这很难评。李广只想说,莫挨老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