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560)+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但他们也没像后世那样,民族融合直接是完成式了,他们现在压根没法把这些人当一家人看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要么想办法成为所有人,是从汉人到胡人都认可的和和睦睦一家人,要么来一个朱元璋,不然这谁也不能服气的。

这个时候,朱八八的妙用就体现出来了,不然咋说得国之正莫过于明呢,这横扫天下做回自己的朱元璋,在这方面的国民认可度,那可是在各朝代上下都顶级的。

明朝。

对此一无所知的朱元璋在看到虞美人在说北魏的时候,眉头就已经皱起来了。

朱标甚至敢保证,要是从前的老爸,那就不是皱眉头,而是整张脸都皱起来了。

朱标看着,却也只能叹气,还是时代不同,后世那种不用操心匈奴瓦剌这些乱七八糟的,是真让人羡慕啊,同样这也是个好事。

虽然国外有那么多国家不错,但谁也不想国家就那么一点点,以后不仅要跟海外斗,还要继续守着长城提防匈奴瓦剌啥的,这不乱了套了吗。

如今天幕给了他大明改变和发展的机会,又让父皇白发人不至于送黑发人。

他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但对大明未来的方向是明了的,乃至于现在大明上下都心中有数。

他们可烦死了天幕之前老说的世界从大明这里开始反超,大明从哪哪开始落后这种话。

这却不是天幕的问题,而是大明的问题,所以他们得该,他们不能落后。

却也不能让六百年过去,国土面积却比没改变之前少,这种事情大明做不出来,弃边的问题固然是因为很多原因,但他们却可以做到让守护国土变得更加容易。

现在无论是是父皇还是他们都有一个想法,在未来的时间里,他们能不能把交通发展起来,让自己首先握住大海的宝藏,再把内陆的运输发展起来。

——不只是水运,还有载人。

不用畜力的那种。

这很难,但没有可能,他们得尝试发展起来。

天幕跟他们讲过蒸汽机,那是个能改变世界的好东西,有图纸,挑战却是不小,好几百年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填平的。

但他们觉得,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有这个魄力,他们为了子孙后代,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呢。

目标先小一点,铺路和自行车总要安排上吧。

他们就不信,有一天真发展起来了,这怎么融合,不就是他大明说的算。

元清那种,实在是太惨烈了。

第496章 拓跋焘(2)

[我们讲完了拓跋焘即位后对外的一些行动,我们再说他对内怎样。

该说不说,他真的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皇帝,因为他虽然文治武功不错,但对比起来,在文治上面,难免有些单薄了,换言之,是学霸,却不是第一梯队,有些偏科啊小老弟。]

虞美人知道众人想听什么,调侃一句也不再拖沓,继续说道。

[拓跋焘执政期间,整顿吏治,励精图治,崇奉道教,公元445年,镇压卢水胡人盖吴起事。次年,下诏灭佛。

他在位的期间,客观来说,确实是注意搜求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平息民怨、兴办教育、增辟垦田,移民牧畜,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的。

统一北方后,采取的“随俗而治”的方针,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稳定。

但他连年征战的问题却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直接导致了导致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让民族反抗和农民起义连续不断。

顺带说一下,公元450年,大举南攻刘宋,并在瓜洲等地大肆杀掠,遭顽强抵抗后被迫退兵;同年,又以“暴扬国恶”之罪杀司徒崔浩及其亲族、属吏数千人。

好吧,你们也知道我比较介意哪个,我只说最后一点,拓跋焘最后是死于宦官之手的。

我们开始下一个,南朝,我看看讲谁。]

北魏。

拓跋焘抿紧了唇,不说话了。

对于烧杀抢掠乃至屠城这种事情,虞美人并没有过多谈过这个问题,但态度一直是鲜明的。

她欣赏项羽,但项羽屠城,她就不那么喜欢了,并亲切建议失败了也别灰心,登陆岛国去屠他们吧。

她对曹操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点明曹操与三国,还是调侃他为曹老板,都能看出来。

但曹操屠城,让《青囊书》失传,虞美人就没那么上头了。

这些人有基本盘都是如此,何况因为一个五胡乱华,他们啥也没有,天幕不喷他都算虞美人足够理智,没真把他们一脚踹出去,把他们存在过的证据全部无视。

但这不是问题啊,自己的这一番操作,是提升了好感没错,毕竟胡汉之间的矛盾,他确实是在努力调节没错。

但一个屠城,全完蛋。

说实在的,拓跋焘是想骂人的,在这个慈不掌兵的时代,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行事风格,想要镇住军队,要么足够的钱,要么足够的血,发泄出来就好了。

但后世的军队偏偏跟他们不是一个玩意似的,天知道他每次看见后世的军队的时候,到底有多羡慕,有多眼热。

要知道,中国上下5000年才有几个岳家军呀,后世却生生培养出了一群,全是那样的,这怎么比。

拓跋焘简直头疼死了,现在他面对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他是明君。

坏消息:他基本盘不行。

折中一下看,基本问题不大。

拓跋焘现在想打人了,他现在就一个想法,怎么就出现天幕了呢?苦逼.jpg。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