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619)+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所以,果然是非自然死亡吧。

正思考之际,二凤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几个大字,绝命毒师赵光义。

啊这,如果是真的,未免也太缺德了点吧。

跟朝臣的对视间,有人懂了什么,有人还是一脸懵,有人环顾四周,看谁都像是谜语人。

但无疑,此时此刻,唐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指向,都是北宋驴宗赵光义,实在是烛影斧声太精彩,他们忍不住。

虽然他们陛下也不遑多让就是了(划掉),终归赵光义风评不好,不是因为他可能杀了赵匡胤,而是因为他治国无能,让两宋从他的根子起,注定了弱鸡这条路。

第550章 钱俶的死

见众人都猜测得差不多了,虞美人公布答案。

[我们之前说过,钱俶是奉旨入汴京后,才因被扣留,又不想百姓不遭兵燹,才自献封疆于宋的这件事发生在公元978年,是宋太祖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发生的事,那年钱俶50岁。

十年后,公元988年的八月,吴越国合并北宋的第十年,钱俶六十大寿的那一天,发生了十分可疑的事情,与朝廷的贺寿使者有关。

原来,那天钱俶与贺寿的使者宴饮至夜幕,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不过一个是钱俶,一个是赵匡胤。

接下来的事嘛,光烛一庭,是夕暴卒,谥号忠懿。这就算钱俶的一生了。

多么潦草,多么难过,又是多么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一幕。

所以你才明明这么大的功绩,这么好的事情,什么独独奖钱俶,却不讲赵光义,是因为不能吗?

还不是因为赵光义他不配。

你就看看,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吗?怎么你们北宋是有什么深夜喝酒必暴毙的习俗是吗?

我们有请下一位受害人,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炅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被发现在万岁殿逝世,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就把这两者放一起,谁看了不得吓死,我看你们宋朝最应该防得可不是武将,而是动不动就喝死人的酒。

武将好歹能保家卫国,你们宋朝的酒,喝一个死一个,喝一个死一个,晦不晦气?

啊。我这里没有炮轰酿酒行业的意思,事实上,我虽然不爱喝酒,但我国酒文化(非现代酒桌文化)还是很有趣的。

但各位酿酒师傅,你们说这件事儿怪不怪,就宋朝的酒,还是赵光义时期的酒,还是被赵光义看不顺眼人的酒,怎么就这么容易喝死人呢。

钱俶做了那么多,结果就这么死了,冤不冤呐。

所以不能说一千一万遍,我还是得重复,宋朝不配,赵光义不配。]

如果说宋驴宗这件事,虞美人还能看个热闹,大肆嘲笑一番赵光义,但无论是后面的阵图,还是对武将的打压,亦或者是钱俶的结局,虞美人就觉得这玩意儿恶心巴拉的。

不说只有虞美人有这种反应,事实上,了解了钱俶这个人后,各朝代众人也对赵光义这人无语了。

无论哪个阶层的,只要喝酒,他们就有同样一个问题,他们你想知道什么酒能让两个人突然暴毙。

要不跟他们说说得了,到时候他们跟谁有仇的话,哪里还用杀人偿命啊,直接把小酒一买,客一请,这不得全完蛋。

这谁走江湖,哪里还用提心吊胆,路见不平,都不用拔刀相助了,直接请人喝酒得了,这不得突然暴毙完事儿。

如此神酒,怎就只有朝廷有,他们却半点不知晓,怎的就他赵光义有,赵匡胤却半点不知,这怎么能行,这必定不能够啊。

可以说,许多人甚至想不明白,这种人若是不靠阴谋诡计的话,怕是一辈子也别想成为皇帝。

而赵光义唯一能让人觉得不那么离谱的居然是,他偏偏在文治上还有点能力。

嗯,这是唯一一点欣慰之处了。

……

[好,五代史上的明君基本上就到这里,说是讲两位,但算上郭威,我们其实讲了三位,而这三位,最近大家有看见了,各有各的不同,但各有各温暖人的地方。

他们不像魏晋南北朝时,基本上你的所有明君都是武帝。

我们这期盘点的五代十国的明君,也许不都是让人惊艳的出类拔萃,却都是在某一方面,能够分外打动人的。

好,我们有请下一位受害人,咳,明君,北宋赵匡胤。

是的,没错,我们的老熟人了,也是我们上次讲宋朝时,唯一没有被提及的存在。]

第551章 赵匡胤的前半生

各朝代众人一听,情绪瞬间缓回劲了,一整个支愣起来,就想听听这万“恶”起源到底干了些什么。

要说这个“恶”字为什么要打个引号,当然是因为他们讨厌宋朝的皇帝,却不讨厌,宋朝那些忧国忧民的文臣武将啊。

不过却也不得不说,他们是真的对赵匡胤好奇很久了,他们对这位的了解不说太多,但黄袍加身开篇和那被篡位的结局他们还是知道的。

而且,在天幕的口中,每次提到这位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都颇有点这位是全村的希望的感觉。

对于这点他们非常能理解,怎么说赵匡胤也是开国君主,而想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能让国家切实强盛,不至于走歪路的方向,开国那会儿就做,确实是最简单的。

不然总会陷入到各种内耗争斗当中,他们说的就是王安石跟司马光。

当然,不知道为什么,对比这两位,他们还是更想站苏轼。

……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