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666)+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虽然但是,饶是雍正有多理智的推测,告诉自己要淡定,但天幕杀伤力太大,他要吐魂了。

但这明明只是一句话而已啊,他怎么会觉得这比被天幕骂了的杀伤力还大,恐怖如斯、天幕恐怖如斯啊!

他发誓,以后要是有什么自画像,他都要带进自己的皇陵中,再怎么样也不能再流落到后世了。

他绝对不要杀死第二次。

……

并不知道雍正暗暗下定了怎样的决心,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的话画面感太强,虞美人在习以为常,众人如芒在背的视线下继续往下说。

[所以,你们也知道了吧,雍正那么努力,真就是全被他爹害的,这话再怎么帅气,也不能改变他给他爹收拾烂摊子时的狼狈样子。

事实也正是如此,即使经历了长达13年的政治斗争,雍正仍不忘观察世界,虽然只有清朝。

他深知康熙后期的社会问题,如朋党斗争;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实行,加速了贫富矛盾的积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继续解决与准噶尔部的矛盾;国帑空虚。

雍正接下来的所有安排,都是针对以上矛盾的。

雍正“兴利除弊,以实心,行实政”,发出为国计民生进行兴利除弊的政治改革的号召。

第一,反对因循苟且。第二,整顿吏治,以利民生。第三,反对朋党。

雍正明确反对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张“着意搜剔”,就是说把攻击这是“多事”的人斥为“浅见无知辈”。要求官员们不可“因循玩愒”,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碍。

雍正主张,“有治人无治法”,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或管理事务,关键在于有优秀的治理者,而不是仅仅依靠法律制度。

这里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法律制度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

他还主张“为政务实”,即从实际出发,踏实地办事,这是他的思想灵魂。

他主张施政严猛,要有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其中核心就是,要务实的办实事,别一天到晚哔哔赖赖,哼哼哈哈觉得自己挺牛逼的,我全给你办了。

怎么说呢,如果说年老的康熙是所有人都最讨厌的那种傻逼领导,一天到晚就是以和为贵,谈钱谈法谈秩序伤感情,除了能恶心人实际上也很恶心人,并不能表现出你有多仁爱,只会让人觉得你傻逼的话。

雍正就是那种非常让人欣赏,雷厉风行,除了混子关系户之外,正常员工都很喜欢的正常领导。

这也是现代人对康熙观感一般,对雍正好感度却比较高的原因。

别问,问就是被康熙那样的领导伤害过。]

唐朝。

二凤闻言,了然的点点头。

他就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哪里都不缺这种人。

要知道,他在身为秦王时就遇见过这样的人,在成为九五之尊以后,仍然逃不开这样的人在自己眼前晃悠。

这不是时代改变就能解决的事情,这得是人类都灭亡了,世界都变异了,才能改变得了的。

要知道,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吃饱了撑的的那些,而已知后世大多数国人在吃这方面都没什么烦恼,再加上工作岗位好像也确实不少,那什么大学生也是一抓一大把。

嗯,他都不敢想象,后世人会遇见多少这种奇葩领导。

被奇葩亲爹狠狠磋磨过的二凤当即表示,稍微同情了哈。

但说到雍正,目前为止,二凤十分认可天幕的话,这种人在清朝还真是可惜了。

此刻还对此满满同情的人,还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听见什么。

不然绝对会稍微收回一点自己发散的同情心,绝对!

因为实在是太扎心了。

第594章 “耗羡归公”和“养廉银”

[说起来,雍正在朋党问题上可以说是极其在意,绝对是被坑出阴影了才这样,对这一现象,雍正发言表示:“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可以说是相当认真了。

所以,雍正的政绩之一,就是对朋党的处理。

说回来,雍正元年,是的,你们没看错,还是雍正登基的那一年,雍正帝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

只能说,雍正确实是身体力行的证明什么是真正的“雷厉风行”。

习惯了那种前几年养精蓄锐,处理政敌,后几年大展宏图画风,这种一边解决政敌,一边大展宏图的,还真有点不习惯。

咳,说回来,说到雍正政策这一方面,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耗羡归公,什么又是养廉银。

先说耗羡归公,也叫“火耗归公”,耗羡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哈,不知道也没关系,我解释一下,就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

而自明中叶赋税是折银的,当时为了便于计量和运送,州县要将纳税人所交的零碎银两熔铸成银锭。

而销熔过程中不免有损耗,必须酌量加征,这就是所谓的“火耗”。

而大家也知道,“酌量加征”这个说法是比较模糊的,我收几个铜板也是酌量加征,收碎银子也是酌量加征。

而这种模糊的、并不清晰的规定,就是各州府自己制定的可,这也就成为了贪官污吏们可贪污的空间。

耗羡归公这一政策,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制定的政策,换句话说,这种政策的实施,绝对是在一定程度上肃清了吏治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