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705)+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为听将军计耳。”嬴政同意了。

王翦又提出了新要求,即请秦始皇封给他许多的美田良宅家园。

嬴政再次答应。

最终,王翦率领六十万兵力攻打楚国,大获全胜。

在歼灭楚军主力后,又兵分两路追杀楚军,楚国全军覆没,项燕死,楚国灭亡,王翦全胜而归。

问,秦始皇嬴政一生最出名两大场面。

一、“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二、秦王绕柱。

所以,接下来,有请燕国登场,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你们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名场面距离到底多近。

我简直无法想象,当时人吃得是有多好,才能亲眼看见这两大场面。]

各朝代众人:啊?啊?啊?啊?啊?

他们是错过了什么吗,故事就这么长?

是不是太短了点。

虞美人你这不得把当时的日期天气,他们对话的表情神态都得描述清楚。

你会不会讲故事啊,就把这对话一扔就完事儿了?这不对吧。

多说点,多说点,你就不能多说点吗。

天幕下,众人觉得自己简直错过了一个亿。

他们就想说,是所有明君的故事细究起来都这么精彩,还是唯独千古一帝的故事才有这么多起承转合。

秦国,秦昭襄王时期。

赢稷低头,看着怀里的胖娃娃,掂了掂,不是,小政你这么娇的吗。

哪天说话说利索了,曾孙你不得先给曾爷爷先撒一个,他可真是太好奇政儿撒娇的杀伤力了,能让老将军瞬间原谅的那种,他好羡慕啊。

想起自他与白起的矛盾,赢稷一时也有些纠结。

他一大把年纪了,要不……

也来一个?

要不是政儿年纪实在太小,他觉得还是让有经验的曾孙来更好。

现在……

还是得自己来。

有点小纠结.jpg。

第629章 秦王绕柱

此刻的白起,或者说是所有的人,尚且不能想到他接下来要遭受到何等暴击。

此刻的他们只是感慨,他们突然不奇怪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了。

实在是目标太明确,计划太清晰,关键是行动力超级强,知错能改,他不赢谁赢。

他们也真的有点好奇,当时亲历此种场面的王翦王老将军到底是什么心情,有没有受到暴击的感觉。

虞美人解答不了他们的疑惑,王翦不想解答。

这也只能成为一大未解之谜了。

……

虞美人的下一句话,把所有人都拉回了神,因为她的下一句话就是。

[接下来就是燕国,燕国也算是一个比较传奇的国家了,燕国不仅是周朝的支族,国祚八百二十二年不说,本身更是有着灭国又复国这样的传奇经历。

又出现过像是燕昭王这样的猛人,他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但是吧,燕昭王复国,燕昭王把燕国带入强盛,但燕昭王一死,整个燕国完全垮掉。

这真不是一个夸张的描述,燕昭王是一个何等开挂的存在,即位后,卑身厚币招纳贤士,师事郭隗,让士人争相趋燕。

他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士卒效命,遣乐毅率军联合三晋及秦楚之师攻齐,大破齐军,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

但他一死,哦豁,他们直接成不思自我图强,总想着趁火打劫的模样。

我们甚至专门建了一个讨论的话题,提问:燕昭王之后的燕国到底有多弱。

这里就要说个事儿了,长平之战后,燕国一看赵国有点菜啊,好像不太行了啊,就要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从此以后,沦为弱国。

燕昭王对比春秋战国时期其他有名的霸主,其实是比较晚的,他的死亡时间是在公元前279年,而长平之战,在公元前260年,这才多少年啊,二十年不到,燕国就直接拉胯成这样了。

说回燕国被灭本身,公元前228年,那会儿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

燕太子丹就派荆轲刺秦,百度百科对荆轲刺秦的介绍是,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

这乍一看好像很简单哈,但细究起来,就会从史书中看见一名场面——秦王绕柱。

《战国策》对此场面就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战国策》对此还有记载,“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现在还有哪个现代冲浪人不知道“秦王绕柱”和“王负剑”吗。

刘向写的《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就超有意思,场面一,“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这段不就是在描述,荆轲图穷匕见,嬴政大惊,但在被刺杀这方面,特别有经验,遂逃跑。

然后,他逃,他追,他们都插翅难飞。

又在说秦王逃跑之余,还想着反击,但剑太长了,一拔失败,二拔失败,不得已只能绕着柱子跑。

然后结合上面的内容,请往一边绕柱,有人在提醒,大王啊,剑背在背上,快快快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