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716)+番外
公元前89年,又设司隶校尉,监督朝中百官和京畿七郡。
刘彻在位后期,还设绣衣直指,代表皇帝处理盗贼及重大案件,可以说,在每一个阶段,猪猪在监察百官上都十分认真了。
虽然我怀疑,十分怀疑,这主要是为了弄丞相。
还有就是面对外戚的态度了。
要说汉朝的最出名的是什么,一是外戚二是宦官三是皇帝们的花花肠子。
最后一个不是今日主题,第二个我们又讲了,我们来说第一个。
别的不敢说,但汉武帝可能是对太后们实在是有阴影了。或者是之前处理那些朝中的外戚十分麻烦,这也让汉武帝一生都对外戚抱有相当谨慎的态度,就是对卫青霍去病也是如此。
在汉武帝初初登基的时候,武安侯田蚡先为太尉,后“以肺腑为相”,权极一时,甚至于有点飘,用史书的描述就是,这人他权移主上。
田蚡结局不用说,那是真滴惨,但说实在的,就是他,也没到能专权的地步。
而田蚡之后,武帝严格控制外戚以姻亲封侯。
是的,划重点,是外戚以姻亲封侯这点,因为这种事是有先例的,差不多从汉景帝那时候开始。
因此,无论是卫青、霍去病,还是李广利等贵戚,他们都是以军功封侯。
且对他们的权利也是有加以限制的,简单说,就是三人虽贵为将军,但不能染指政治。
但到了刘彻临终前,因着遗诏封霍光博陆侯,又引发外戚专权的局面。
猪猪可以说是非常谨慎了。]
秦朝。
嬴政听着听着,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对于时常被拿来一起说道的其他两位千古一帝,嬴政可以说是十分关注。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才知道你是个什么模样。
这汉武帝看着人生好像挺顺风顺水,十分幸运的样子,但实际上也是问题重重。
且听虞美人的口气,除了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的武将怎么有种青黄不接的意味呢。
不过这个他也能理解,他大秦也不是所有将军都跟王老将军那样给力的。
最重要的是,王翦老将军命长,且年纪大了也宝刀未老。
而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嬴政记得,他们似乎都因为种种原因,寿命并不算长。
秦朝跟汉朝就像两个反面。
一个是将军命长皇帝命短,皇帝磕丹药也没用。
一个是将军命短皇帝帝命长,同样皇帝磕丹药也没用。
第639章 汉武帝篇(5)
秦朝和汉朝的两位是不知道虞美人心里的想法,如果知道,必定会说一句,扎心了。
痛,太痛了。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一个是大匈奴还没过瘾呢,他的将军接二连三的都没了。
一个是大业还没完成呢,结果磕丹药给给自己磕没了。
汉朝。
刘彻听着虞美人说的,却是叹了口气。
只觉得这话说的,防了一辈子,结果把自己儿子给作没了,还是让外戚起来了。
特别是这还是霍家,实在是让他的心情都有点复杂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霍家的兄弟俩,一个马上无敌,一个是朝堂上的一把好手,是霍家的那个爹基因好,还是什么原因?
要真是因为基因好,能不能让那位多生几个。
沉思.jpg。
……
还没等这个离谱的想法成型,就被虞美人接下来的话打散。
[在汉律上,刘彻坚持法治方针,对犯法的皇亲国戚也不纵容,甚至不惜处死自己的外甥兼女婿昭平君,并嘉奖提拔了逮捕自己另一外甥的义纵。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提拔了张汤、赵禹等人,让他们修订律令,最终确立了汉律的框架,即律、令共计359章,死刑409条、1882事,死罪决事比13472事。
在汉武帝在位的前半生,刘彻可谓是努力让法律下沉,我的意思是,进入到最基层的社会。
其中,对于那种纵容犯罪的,以及因为嫌麻烦,就对犯罪行为以及犯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更是多出了许多规定。
但是吧……]
虞美人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但是吧,汉武帝的人生中,怎么就非要有一个巫蛊之祸呢,让人每次讲的时候,巫蛊之祸前岁月静好,巫蛊之祸后,民不聊生。
如果说,我刚才说的,那是虽然有些地方严苛,但总体算是比较好的,那么到了汉武帝在位后期,那真就是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繁,刘彻为此不断派绣衣直指诛杀镇压不力的官吏,并颁布“沈命法”,严厉督促地方官吏剿灭盗贼。
啥是“沈命法”呢,《汉书·刑法志》记载,武帝时“征发烦数,百姓贫耗”,盗贼蜂起。“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林,往往而群,无可奈何。
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说人话就是,敢隐匿盗贼的,死。”
但地方官吏又因畏惧法令的缘故,往往隐匿不报,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
又叹了口气,克制住揉脸的冲动,说道,[猪猪,弄出巫蛊之祸的你,简直罪孽深重啊。
这要不是你臣子和曾孙给力,你不得比唐玄宗更出名?]
汉朝。
一说到唐玄宗,猪猪整个人都僵住了,不是,他都不知道巫蛊之祸到底是啥情况,最多拼拼凑凑出一个自己起了儿子死了皇后,冷静理智后只剩下幼子的印象,天幕你在批评我之前,好歹讲一讲巫蛊之祸具体是个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