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729)+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难以想象汉武帝当时究竟是抱着卫青定能成功的绝对信心,还是被气得够呛,觉得他们欺人太甚,不管怎样都要出一口恶气,又或者是将其视为失败了就当积累经验,总之他决定发动这场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大家看地图,我给大家画一下。

他们从云中向西大迂回包抄,在秦长城的掩护之下迅速推进至高阙塞,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南下,完成对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迂回包抄,突然袭击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将其击溃。

此役,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同时收复了河南地的全部土地。

卫青他们收复河南之后,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全甲兵而还”,这并非表示他们一定没有伤亡,只是说在这次争战中,没有出现打了败仗、甲胄兵器被敌人缴获的情况。

但这真的是超级无敌爆炸厉害啊!

也正因如此,汉匈河南之战成为汉匈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匈河南之战,虽然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也不算大,但河南地的收复,使西汉王朝的北部边防线北推至黄河沿岸。

战后,汉武帝在河南地设置五原郡与朔方郡,并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修建朔方城,招募十万内地居民至朔方实边,同时修缮秦代的旧长城及沿河要塞,将河南地建成一个可向东、西、北三面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

可以说,从这次战役开始,真的可以说是攻守易形了。]

在众人激动亢奋,甚至开始啪啪鼓掌的热烈氛围中,虞美人也是面带微笑,语气欢快地接着说道。

[我估计当时的匈奴人看到这场战役的结果,心里肯定犯嘀咕,特别是看到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不大时。

他们内心反复纠结,是幸运,是巧合,还是人家真有这个实力呢?是幸运?实力?巧合?实力?他们到底要不要轻敌呢。

反正就是反复拉扯,反复不确定,一边觉得汉朝不可能这么厉害吧,一边又觉得真这么厉害可怎么办啊。

反正不管他们的态度是轻敌还是谨慎,从未来往回看,我们都能非常肯定地说。

汉武帝的那句“寇可往,吾亦可往”,从此真正得以落实了,谁赞成?谁反对?

反对的就跟卫青打一场去。

更何况汉武帝这里还有一张没打出去的王牌,一张就连汉武帝自己都没想到的王炸——霍去病。]

第651章 票姚校尉霍去病

闻言,扮演卫青的小盆友瞬间支棱起来了,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今天,注定会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了。

这可是卫青,直接让战局攻守异形的西汉将军,现在是他扮演,他怎么能不激动呢。

但他就是想说,卫青人设是什么啊,急急急急急急,这可是他人生难得的高光时刻。他可不能演砸了。

其他小朋友们也屏住了呼吸,疯狂头脑风暴怎么演才能演出当时宏大的感觉。

他们扮演反派的人数不太够啊QAQ。

唐朝。

二凤深吸一口气,定定的看着天幕。

此刻,能站在这里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卫青和霍去病,更没有人不知道,汉武帝时期的那几场胜仗,对于汉朝,乃至于这个民族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尤其是那个五胡乱华,混乱年代离他们并不远的今天。

对于汉武帝,他们心里或许有各种反面的评价。

如同李世民自己就评价秦皇汉武是: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何况他对刘彻的评价,还有“汉武杀王恢,不如秦穆用孟明”和“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

这谁看了不得说一句,他李世民对汉武帝是有多大的意见啊。

但回到一开始,他也评价了,汉武帝的成就完全是: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

他承认,并且高度认可,秦皇汉武就是那个既能平定天下,还能开拓并安定边疆的人。

所以,在得知后世人对秦皇汉武和他都有那么高的评价时,他是有点小小的意外,但更多还是了然和理所当然。

谁看了秦皇汉武的功绩,也不能否认他们在位时实在的功绩。

如今边疆摩擦仍然存在,但他想问,当天幕在说起史书中的他时候,自己是否能够如同自己所盼望的,也能给边疆乃至于大唐人民,一个安定的盛世。

宋朝。

辛弃疾看着天幕,即使现在的他已经并不年轻,但流淌在眼眸中的,仍然是对于要收回北方的坚定。

对于燕云十六州,他也许有很多的想法,但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并不想要看见,在他能被重用完成理想的今天,燕云十六州仍然要在几百年后才能收复。

他很感谢天幕的出现,让他能够窥见他的后半生,以及这片土地原有的轨迹。

也感谢天幕能站在后世,把现在那些软骨头都骂一遍。

咳,这个就不用说了。

而他现在还想感谢,天幕能让所有人都能听到少年将军霍去病的故事,他们曾经是如何将匈奴打得萎靡,打得后退,打得惧怕的内容。

谁能不爱少年将军呢。

……

[我们现在知道的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是他大破匈奴,封狼居胥,也是他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的短暂人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