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733)+番外
这首《匈奴歌》大家肯定不是第一次听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失去祁连山和胭脂山,让匈奴人这么伤心,以至于唱出哀歌呢。
要现在的我们说,就三点原因,一是地理位置,而是生态作用,三是资源丰富。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山脉,扼守着交通要道,具有战略意义,它们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对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山脉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等。
但我觉得实际上的真相其实,祁连山北麓的那片草原,是个著名的马场,今后就成为了汉朝战马的重要来源地。
还是草原闹的,激动搓手.jpg。]
第654章 河西之战(2)
各朝代众人默默点头没错,就是这样,作为一个正常的中原人,他们深谙只要匈奴人不高兴,他们就高兴之道。
现在,在看过两场酣畅淋漓的战斗,他们开心振奋。
但你要说他们最关心什么?那当然还是,张骞迷路,公孙敖迷路。
然后是李广大冤种,霍去病杀疯了。
八卦是人类的一大天性,他们着实好奇,汉武帝是怎么挑选的,让这一对“人才”上了战场。
直接迷路可还行。
汉朝。
并没有经历过河西之战的霍去病瞪大眼睛,他对自己命有多长这个问题,倒也不是特别看中,但看着天幕上,河西之战中这边迷路,那边也迷路的场景,霍去病迷惑了,并觉得,自己也许大概可能,都快不认识迷路这两个字了。
他就想说,认路你就不能多找几个向导吗?
他就非常擅长从人群中寻找这方面的人才,只要手底下投敌的匈奴人够多,你还用担心迷路的问题吗?
搜罗人才会不会啊。
那边,汉武帝的朝堂上再次一片沉默。
他们怎么就突然对打匈奴这件事,不那么自信了呢,错…错觉吧。
不是张骞和公孙敖将军,你们两个支棱一点呀,你们这样对得起李将军和霍去病吗?
看着天幕的各个官员们,恍惚中有一种错觉,总觉得他们上他们也行。
实在是,槽点太多,他们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但同时,谁也无法否认,经过这些天幕后,他们对卫青和霍去病这救生俩,态度只会更加慎重。
无论是因皇帝器重他们,还是因为他们在打匈奴上,真就是他大汉唯二的排面。
汉武帝也想到了,叹了口气,对比已经知道,未来一定能够避免的事情,他更忧心的是,去病的身体。
大汉双璧少了哪一个都是白玉有瑕,生生剜了自己一块肉一样的痛心。
不行,无论最后能不能找到原因,他还是不能坐以待毙。
这要不是因为基因的问题,真是因为少年人平日里不注意身体,才赞成的的结果,自己却躺平了,那才是真的让人痛心。
他就是有最后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拯救。
……
朝堂上众人在头脑风暴,在酝酿一场场把某些人踹下来再把某些人升上来的阴谋诡计,虞美人也在头脑风暴,不过不是因为要搞阴谋诡计,而是因为,她好奇,[在大汉将军,乃至于历朝历代都不乏翻车事迹的时候,霍去病,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精准定位的。
在你们每次看见霍去病千里奔袭,必有成就的时候,难道就没怀疑过人生,并深深觉得,郭敬明这怕不是在出发之前就有了目标,出发后直取对方首级。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每次回来都是打包一串儿的,这一串儿还都是那种重量级人物,直接把人匈奴搞动荡了。
河西之战对于汉朝,乃至于后世所有王朝而言,也是具有意义非凡的。
因为河西之战的河西,也是河西走廊的河西,
随着河西之战的胜利,河西走廊得以贯通。
而河西走廊之外的,是一条连接能够连接世界的贸易网络。
这条路,就是“丝绸之路”。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霍去病打通丝绸之路,而这两个重大壮举,都是在汉武帝时期完成。
我想,这也是丝绸之路能够落地生根的重要原因。]
第655章 漠北之战,李广:我迷路了
[公元前119年,汉朝相继消灭了匈奴的右贤王、浑邪王、休屠王等势力,基本解除了匈奴对西汉首都长安的威胁。
但当时的匈奴单于,却依然拥有相当的实力,仍然在长期危害西汉北部边境的安全。
我们试想一下当时汉匈战场的处境,在匈奴人曾经占据上风的战场中,因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出现,导致匈奴人必须面对失去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的情况。
卫青夺取阴山地带,让西汉王朝取得了对匈战略意义上的主动权,汉武帝得以实现将匈奴驱逐回漠北,甚至逼迫匈奴进一步西迁,从而使西汉王朝在蒙古高原建立起战略优势的目标。
之后霍去病又打通了河西走廊,让长期被匈奴做为从西方进袭中原的战争策源地的河西地区,也逐渐变成了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地区。
再加上汉武帝的移民策略一出,迁徙关东贫民至少72万人,让他们定居于陇西、西河、上郡、北地等地区。
一套戍边策略及其配套措施打下来,使得“烽火甘泉”之危得到彻底解除,对巩固河南、河西地带,发展当地社会生产,也具有长远的重大战略意义。
尤其是在汉王朝夺得了河西地区之后,更是基本扫除了西部匈奴势力,遂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戎卒减少一半。
按理说,这样已经足够把她们打痛打疼了,接下来他们无论有什么选择,都会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