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757)+番外
我这可不是在骂人,你们也看见了,在我往期的天幕里,到底出现过这种;什么,你敢说我,砍了。
:那什么,爱卿啊,朕是个虚心纳谏的人,什么,你敢说朕(拍桌子暴怒),砍了,不流放三千里,这种皇帝。
对比起来,我政哥那样跟将军撒娇求原谅的,都是稀罕种,更多就是:打输了,你怎么不提醒朕,你说了朕没听?那是朕的错吗,分明是你的错!砍了,囚禁,你自刎吧。
更多的还是那种:朕让你们按阵图打仗,听见没?你说打了败仗,死人了?那是你们不行,朕的阵图行!你说不按阵图打仗就赢了?什么,你们居然敢抗旨,砍了!
打胜仗、百姓欢迎,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听话就行。
所以,我说一句二凤是个听得懂人话,听得进去人话的人。
我那是在骂他吗,我那是把他夸上天了。
实在是,皇帝里正常人是真的少啊。]
虞美人这话指向性可以说是很强了。
让众人瞬间想起了唐朝某帝沉迷仙丹,被方士提醒仙丹没用后,依旧沉迷磕药,卒。
又想起了天幕说的白居易是个能直谏的,但说话太直,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
又想起了宋太宗高粱河飙驴车后,进化出的,宋朝皇帝几乎代代相传的阵图打仗技术,打输了不一定有惩罚,打赢了一定完蛋的究极迷惑行为。
对比来说,秦始皇唐太宗这样的,到底都是什么奇行种。
啊,他们绝对不是在骂人,是真的在夸人。
是沧海遗珠,没错,就是沧海遗珠。
至于汉武帝,无视无视。
……
而能说出这番话的虞美人,显然对这番话感触更深,身为一个前社畜,谁还没遇见过一两个傻逼领导呢。
遇见个听得懂人话的,真就是祖宗保佑了,而现在主角唐太宗李世民,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登基后,李世民就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上来就是一个把谏官的权力扩大,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主打的就是一个虚心纳谏。
这里就要说起魏征了,他们两个属于什么锅配什么盖。
咳,我是说,他们君臣两个相辅相成,魏征廷谏就两百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简直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你们以为只有魏征吗?并不是。
除了魏征,还有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
真要说,也就是晚年的李世民还是有点听不进去了,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
但大致上,二凤仍可以称得上一句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第676章 惊!二百九十个死刑犯无一逃亡,到底是……
唐朝。
李世民一听,皮登时就是一紧,几乎下意识的,就看向了他的谏官魏征。
咳,这位杀伤力太大,他心有点慌。
但更多还是对自己晚年竟然飘了的难以置信。
什么,多大家产啊,你飘成这样,你是忘了隋炀帝的下场了吗。
你怎么敢的啊,疯狂摇晃.jpg。
他还想说,你这话说的可真好,真中听,以铜为鉴,以古为鉴,以人为鉴什么的,一看就是他李二凤能说的出来的话。
但你这一边引以为鉴一边杀人的,你是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啊。
作为一个被天幕夸奖能听得进去人话的选手,李世民自认还是很开心的。
毕竟自己的努力,被后世人看见了。
但这努力了一辈子,临了临了落了这么个污点。
二凤:心态崩了.jpg。
如果李世民真是只凤凰,那么此刻他的外在表现形式,必定是原本神气飞扬的华丽尾羽瞬间蔫哒嗒,一副我现在都这么漂亮,结果晚年竟然秃了的难以置信之感。
然后问这只凤凰之后会是什么反应,那必定是日日夜夜勤勤恳恳打理自己的羽毛,认认真真研究出生毛液、护毛素,把自己里外里都涂抹一遍,小心翼翼年轻时候认真准备,立志让晚年绝对不能当秃毛鸡的疯狂爆肝。
……
故意暴击了一下现在神采奕奕的二凤,虞美人还是有点心虚的,轻咳了一声,虞美人光速下一环节。
[总结一下到目前我们说过的,在政治上,唐太宗知人善任,完善制度,从谏如流。
他还重视法度,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几乎已经到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地步。
这话说出来,我都有点不信,但史书就是这么写的,就一个离谱。
给你们放个实在例子,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只要认识李世民,就一定听过这么一件事,贞观六年,唐朝的死刑犯虽然增至二百九十人,但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时,贞观七年秋天,在他们回来就是个死的情况下,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各朝代众人闻言,顿时倒抽一口气。
现在的他们,跟第一次听到这段的虞美人一个反应,脑子里被离谱两个字刷屏了。
不是,你就听听这话,它合理吗。
而且唐太宗怎么回事,就说放就放啊?那是你放了,他们怎么都回来了?
他们人都听傻了,但你说他们信不信,他们还是信的。
要不怎么说是千古一帝呢。
但他们带入一下当时的场景,一般来说,死刑犯逃跑也是会连累家人的,比如连坐,比如没收财产,说是这么说,历朝历代不还是有人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