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81)+番外
虞美人说着,调出地图。
接着,每说一个区域,就在地图上圈个大方向。
[研究土壤,主要还是以青、红、黄、白、黑五色土为一个大类。
青土,来自于长江下游,适合种植水稻。
红土,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也就是普遍比较热带的地方,适合种植稻米,茶,甘蔗等热带作物。
黄土,集中在我国中部地区,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所以多呈黄色。
适合种植一些红薯、土豆等块根、块茎类作物,也可以种植高粱、谷子、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大麦。
白土,也被称为盐碱地,土地的“绝症”。
这种土地并不是没有办法种植,只是很难。
盐碱土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若是想要改善,初期的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
一般来说,可以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对于操作类的,光是口头上说还是太笼统了。
虞美人自然也准备了视频,让众人就算想改善,也有改善的思路。
……
[这种方法是典型的让土地适应种子,不说能完全改善,但方法还是可参考的。
等到讲到现代育种工作的时候,也许大家就可以尝试双管齐下,也让种子适应适应土地。
特别适合种植袁爷爷团队研究改良的耐盐碱水稻。]
虞美人的视频一出,生活在盐碱地中,原本已经摆烂的百姓坐不住了。
他们并不明白白土的成型原因,只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想要搞种植。
只能说,还是做梦快一点。
但他们今天看见了什么?
生活的希望啊!
他们虽然知道,想要改善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事情,但这也要比前路无望要好太多了。
一时间,不少人忍不住,泪直接湿了眼眶,也有人直接抄起自己的工具。
别犹豫,干就完了。
……
[最后是黑土,它是世界上公认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比喻。
它主要在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布,以纯黑色为显著特征,只能形成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严寒干燥的寒温带,因此又名寒地黑土。
性状好、肥力高是黑土地的特点。
它比较适合种植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
我国地大物博,土地更是多种多样,若真的要细分的话,考究肯定更多,但大概是能分这五大类是没跑了。
而且,五色土什么的,明显老祖宗们会比我更熟啊。]
明朝。
越听那五色土越耳熟的朱棣点点头。
那可不是,特别熟悉。
就是后世的角度特别…科学。
他们走的则是玄学路线。
有人禀告:【《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
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
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祠。兕旄牛犀象之属弗用。皆至泰山然后去。”
《同治·徐州志》记述的更具体“赭土山产五色土,贡自夏禹,汉元史五年,唐开元至宋皆有入贡....”】
朱棣:……
废话,这事他能不知道吗。
不就是社稷庙里摆的那个社稷土吗。
虽然对于他们来说,想的是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
青,象征东方太昊,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
但这不重要,意思对了就行。
想到这一点的,明显不止朱棣一个皇帝。
谁能想到的是,各地进贡来的社稷坛的五色土,他们想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后世想的是,这片地种啥合适,怎么种才能又多又好。
你说白土不适合种植。
没有关系,问题不大,等我研究研究它就适合种植了。
怎么说呢,有种说不出来的务实精神。
……
[认清楚土地的土壤,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
只有土地和作物相辅相成了,我们才能完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操作。]
第71章 肥料,多著书吧家人们!!
各朝代笔记做得十分认真,不少人把目光瞅准了黑土地。
这是他们从前未曾正眼看过的土地。
现在,让他们看见了什么?
黑土地?
世界上公认最肥沃的土地。
秦始皇:很好,我的了。
以前是不知道这片土地的价值,现在知道了,哪里有放过的道理。
这样想着,祖龙对于高产作物的看得见摸不着的郁气,总算是散了些。
够不着远在大洋彼岸的高产作物,还够不着这片就在旁边的黑土地吗?
……
[当我们了解了土壤之后,我们可以更进一步。
如何能在有限的土壤上,种出更多作物,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土地讲完,下一个就是化肥。
对于肥料的研究,你们的研究可比我深入多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总而言之,对于肥料这一方面,身为千年农业国的我们,那可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