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明月画心头(237)
祁敬明也低着头冲关长沂飞快一行礼,转身追上了傅徵。
关长沂看着两人的背影,一抬嘴角,问向吴琮:“你父亲让你做的事,都做好了吗?”
吴琮立刻回答:“我已将那些跟随我来边塞的人送出,此地往西去的天关要塞各安排了一人,余下的则遣去总塞。”
“很好。”关长沂一点头。
吴琮追在他身边,不解道:“郡公,走之前,司徒不肯告诉我他到底为何这么做,您现在可以告诉我……”
“你父亲不肯告诉你,是怕节外生枝,不过此时种子已经种下,一切都是定局,告诉你也无妨。”关长沂说道,“司徒是在筹谋兵变,夺傅徵的权。”
吴琮一愣,讷讷回答:“夺,夺傅将军的权,可那傅将军已卸下了虎符军印,如今的四象营主帅是……”
“是祁家那个不中用的老二。”关长沂轻蔑道,“你觉得,没了傅徵,祁二郎还能成事吗?”
吴琮呆呆地站着,始终难以理解关长沂的话。过了半晌,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今夜,怕是有一场大乱要发生。
“城门上都换成自己人了吗?”关长沂问道。
吴琮木然点头:“是,我都按照父亲的安排照办了。”
“那就好,”关长沂泰然道,“酉时之后,城门落锁。今夜塞外将会有一场大战,祁禛之大概没命回来了。”
“什么?”吴琮睁大了眼睛。
此时的塞外,四象营点将台上,祁禛之正静静地注视着远处那片被茫茫白雪覆盖着的峡口,他呼出一口寒气,抬头看了看又在飘雪的天。
“昨夜有小卒听到了‘金女嘶鸣’的声音。”高宽跟在祁禛之身后,闷声说道。
祁禛之脚步一顿,转头望向了四象大营。
营中,士兵们像往常一样,来来往往,可其间神色躲闪、眼光恍惚者不可胜数,他们有人在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有人在唉声叹气,似乎都料定了这一战必将大败。
“让呼延格来见我。”祁禛之俯身钻进了中军帐。
半刻钟后,裹着一身雪沙,长得像个煤球似的死士来到了祁禛之面前:“君侯,方才在营外,我发现了胡漠斥候的踪迹。”
“胡漠斥候……”祁禛之缓缓吐出一口气,“贺兰铁铮是要逼死我。”
“什么?”呼延格在听到“鬼将军”的名字后一怔,“君侯,你怎么会觉得……”
祁禛之一摆手,转而问道:“封绛那边可有消息?”
呼延格一步上前,压低声音道:“君侯,我正要来给你禀报这事,十三今早来信,称前去犒军的钦差已抵达总塞。”
“何时来见我?”祁禛之又问。
呼延格一顿,回答:“十三说,那帮钦差并不打算出关拜见君侯你。”
这话说得祁禛之脸色一变,他抬起头,看向呼延格:“不来?”
“不仅不来,而且,十三还探听到消息,说吴司徒的小儿子带着人先去了滦镇,他作为手持圣旨的钦差,居然在滦镇停了整整三天。”呼延格说道。
“滦镇?”祁禛之一阵心慌,“傅召元回到天奎了吗?这么久也没有给我来封信,他可千万别撞上那帮钦差了。”
呼延格欲言又止。
“除了滦镇呢?”祁禛之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追问道,“除了滦镇,钦差手下的人还去哪里了?”
“西边的几个天关要塞。”呼延格沉声回答。
“西边……”祁禛之一滞。
此时此刻,他的所在之地不正是西边吗?
前一日他已往西边的天氐、天觜、天尾、天心送去了急报,令那些骑督只要看到这边烽火燃起,就得立刻派兵驰援,与四象营一道,在此地共战胡漠铁骑。
可若是这几个要塞到时候按兵不出,像当年饮冰峡一战一样,任由四象营和二十四府的将士们伴随着“金女嘶鸣”,死在胡漠人的弯刀之下呢?
祁禛之蓦地一阵心寒,他意识到,朝廷之中,似乎有人想把自己憋死在这里。
“不行。”刚刚接下虎符军印也不到半年的祁禛之霍然起身,提声说道,“我绝不允许四象营的将士们就这么枉死在饮冰峡,不管是谁,敢用这等奸计来暗害我的,我都要活着回去,把他们的脑袋摘下来。”
“君侯……”呼延格也跟着精神一震。
“今夜,就是今夜,”祁禛之狠狠一咬牙,“今夜我要率兵主动出击,打胡漠人一个措手不及。而你,还有封绛,要给我守好总塞,看住了那四个要塞,不许出一点乱子,知道吗?”
“明白。”呼延格一抱拳。
祁禛之站起身,扬手一掀帐帘,对立在外面的高宽道:“点兵,出征。”
傍晚雪沙如絮,辽原怒风悲号。
驻扎在饮冰峡口的胡漠大军先是听到了一声急促的啸叫,随后那原本高立在瞭望塔中的士兵瞬间坠下,在雪白的地面上落下了一片赤红的影子。
把守着峡口的铁骑卫长大惊,扬手就要吹起敌袭的号角,可就在这时,一道长枪直冲他的面门而去。
嗡——
深深的峡谷中,一股卷着雪粒的狂风袭来。这风裹挟着一声令所有人毛骨悚然的低鸣,向那企图涉足峡口的大军迎面扑去。
“是四象营,四象营来了!”胡漠军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叫喊声。
有人持火把,有人拿刀枪,身骑高马的将军跃出营门,率领一支轻骑正面迎敌。
这时,胡漠大营的深处,一双覆满了白翳的眼睛轻轻抬起,仿佛在淡然自若地凝望远方,窥视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