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308)
某人的中二语录仍似回荡在耳边。
池惊澜没想到,这步棋居然真的走对了。
小小的涟漪带起了惊天骇浪,好似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涌上四肢百骸,心却因此沉得更定。
池惊澜缓缓闭上了双眼。
音乐起了。
第167章
火车的轰鸣声响起,随即而来的是节奏极强的旋律,带着摇滚的风格,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等等,这是……《列车长咏叹调》?
前奏响起的那一瞬间,若有摄像机能够拍到观众席,便能发现许多人的表情瞬间变得惊讶,一改原本松散的坐姿,身体前倾,目光锐利,那神情就像是要看看现在场上的少年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们大多都是俄罗斯本地,甚至再精确一点,莫斯科这座城市本地的观众,甚至都不用歌词响起,单单只听到前奏的几个音符,他们就听出来了这是什么歌。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著名的长篇巨作,经过莫斯科轻歌剧院的创排,四大吟游诗人之一改编浓缩,将恢弘原著浓缩成了两个小时左右体量的音乐剧,几个月前才刚刚推出,就受到了整个俄罗斯的追捧欢迎。
和《安娜·卡列尼娜》其他改编作品的经典流传不同,《安娜·卡列尼娜》的俄版音乐剧这几个月在俄罗斯境内可谓是红极一时,就算是几岁的小孩,都能跟着哼唱上几句。
尤其是在莫斯科,这个在原著里也是故事发生的城市。
而《列车长咏叹调》这首歌几乎贯穿了整场音乐剧的歌,自然是人人耳熟能详。
刚才报幕的时候现场声音还嘈杂,也没几个人用心去听,加上大多本地的观众都是冲着他们想看的本土选手或者明星选手来的,没关注过其他人,所以等音乐响起,他们才反应过来这第一个节目居然跳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是谁?这么快就把这部剧搬上了花样滑冰的赛场,没记得有本地的选手抽到了第一组啊?
然后人们定睛一看,发现冰场上的居然是一个黑发黑眼的亚洲少年,大屏幕上投射出池惊澜精致的脸庞,亚洲人再怎么显小这也铁定是个未成年。
观众席上瞬间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俄罗斯人很久没有看到过外籍运动员表演《安娜·卡列尼娜》相关的节目了,他们也不怎么喜欢看,不是他们国家的人表演的《安卡》,总觉得少了点味道,不够尽兴。
但如今居然有东方少年来挑战这个节目,而且还是最近正风靡的音乐剧选段。
胆量也太大了,他们的眼光可是很挑剔的,观众席上的本地观众们都坐直了身体,神情严肃。
敢在莫斯科的赛场表演《安娜·卡列尼娜》,他们倒要看看这位东方少年的实力究竟如何。
他是不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就看接下来的几分钟了。
歌声响起,是观众们几乎能背下来的歌词。
“我们是乘客,奋力争一张上等坐,开启漫长的旅程,远走高飞,去远方,去遥远的他乡。
我们是乘客,车厢连着车厢,年复一年 ,越过平原,穿过河谷山峦,任火车将我们带往某处。”
众人低声的吟唱,神秘而宏伟,是要揭开一场盛大表演的序曲。
这是《安娜·卡列尼娜》音乐剧的开幕曲,池惊澜也同样选择了这首歌作为了他短节目的开场。
虽然因为时长只选取了开头的片段,但是那种宏伟的叙事性却完全表现了出来。
场上的少年睁开双眼,放下枕在头侧的手臂,眼神有些迷蒙地左右张望了一下,仿佛是刚刚苏醒。
火车的轰鸣声逐渐减小,众人的吟唱声也淡出了出去——到站了。
少年神情一变,变得优雅而端庄,眼中神色也不在迷蒙,清醒而冷漠。
比赛开始前池惊澜眼中的自信嚣张,那些属于池惊澜的个人色彩似乎被他完全敛去了。
音乐响起的那一瞬间少年就沉浸到了节目里。
之前同题材的花滑节目中,安娜·卡列尼娜都是由女生来扮演的,男生违和感太强,怎么看都别扭。
但场上的少年无论从神色还是姿态上看,都没有任何违和感。
池惊澜并没有特意地去扭捏姿态,简单而大方地沉浸入角色的人生中,就是最好的表演了。
他不需要去扮演,而是要去成为。
他成为了安娜·卡列尼娜。
仔细看去,少年黑色的瞳孔深处,还能看到一丝空茫和悲伤。
那是安娜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厌恶。
安娜·卡列尼娜出身贵族,面容姣好,气质高雅,是实打实的名门贵女,嫁人,或者说联姻之后,丈夫卡列宁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赫赫有名,是人人羡慕的地位。
婚后卡列宁与安娜相敬如宾,两人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如今八年过去了,儿子也长成了一个乖巧活泼的小男孩。
在外人看来,在名媛圈里看来,安娜·卡列尼娜的生活富足,美满幸福,实在没什么缺点,让人羡慕。
但只有安娜·卡列尼娜自己知道,她过得并没有多么幸福。
她的丈夫卡列宁大她二十岁,性格沉闷,与安娜没有任何的共同话题,醉心于功名利禄,仿佛一架无情的官僚机器。
虽然卡列宁并没有在物质上亏待她,但精神层面,安娜只看到了一片荒芜的沙漠。
他们八年的婚姻实际上只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貌合神离,一开始踏入人生新阶段的新奇过后,就是看不到未来的压抑。
所以这一次安娜在莫斯科的哥哥致电过来,想让她过去帮个忙,安娜立刻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