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319)

作者:竹涧青 阅读记录

原本在认真采访的少年听到声音目光本能地朝声音的来源处看了过去,就发现了凌榆的身影,略微惊讶的挑了挑眉。

正好,刚刚一位华国记者采访了他一个问题,问他觉得第一次登上成年组的赛场,表演完整场短节目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这一次的华国记者是一位很温柔的小姐姐,大概是马正豪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不可能翻身了,采访这块都直接放手了。

那简直太好了,池惊澜是真的不想面对那些乱七八糟都不能称之为记者的记者。

本来他在思考回答什么,这次比赛他印象深刻的太多了,在看到凌榆的那一刻,他终于有了灵感。

“印象最深刻的……”少年故意端着下巴故作沉思道,等余光瞥到了某人忍不住往这边伸的脑袋,努力控制住了自己上扬得有点明显的嘴角,往凌榆的方向一摊手,笑道:“可能是这位先生吧。”

华国记者旁边的摄影师架着摄像机就将镜头转到了池惊澜指的方向,人们的目光也转了过去,然后他们齐齐看到了一张僵住的帅脸。

镜头外,少年的声音含着笑意,补充完了他印象深刻的理由。

“这位先生为我加油到被工作人员请了出去,确实,让我印象无比的深刻,可能这辈子都忘不掉了。”

镜头映入了凌榆茫然且僵硬的脸。

嗯??

怎么突然扯到他了?

他只是想过来接乐乐下个班啊!

第171章

“开个玩笑,我很感谢他的加油,也很感谢远道而来的冰迷们的加油,当我站上赛场,看到那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的时候,那的确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瞬间。”

等记者们转回身,池惊澜重新拿着话筒,敛去了脸上的笑意,神色无比认真地开口道。

那位华国的记者闻言惊讶了一瞬,然后温柔的笑意瞬间漫上了她的眼角,点头笑道:“这个答案我特别喜欢,冰迷们听到你这句话也一定很感动,小池,感谢你的回答,也祝你自由滑加油,一路生花。”

“谢谢,我会努力。”池惊澜愣了愣,乖巧认真地回答道,然后把手中的话筒递回给了旁边的工作人员。

这是最后一个问题,池惊澜答完,朝着记者们点了点头,便抬步离开了那一块采访的地方。

“嘿,池,能给我签个名吗?”

“老友你不厚道,这种事不带上我,池,能加我一个吗?”

没想到刚走出去,就收到了记者们的盛情邀请。

“抱歉,我有些累,想赶紧回去休息一下,这几天我都在这里,各位可以之后随时来找我,我很荣幸。”

翻译员不在他旁边了,方便交流,池惊澜就切换成了俄语,对那两位朝他开口的本土记者,还有其他也同样蠢蠢欲动的记者们说道。

然后在记者们惊讶于他俄语如此精通的时候,少年趁此机会从人群中溜了出来,小跑到了凌榆身边。

“凌榆,你怎么过来了?”池惊澜眨了眨眼问。

“来接你下班嘛……”青年的表情有些幽怨,好像是在悄悄抗议少年刚才的调侃。

下班?这个词汇对于池惊澜来说着实有些新颖。

而且还是来“接”他下班,就像拖着一副疲惫的身体回家,家里仍然为他亮着一盏灯,仍有人在等他,一股温暖的情绪瞬间涌上了心头。

他之前的人生里好像从来没有下班这个词,向来都是无休止的训练和比赛,以及与伤病的抗争,重活一次,有许多人分担了他的压力,池惊澜虽然仍然很忙,但也逐渐学会了偶尔的放松。

他一直很难对这些放松的时刻去下一个定义,因此虽然有时候嘴上说着会放松一下,但心底仍然还想着比赛、技术、表演那些事,好像没有真正的放松下来。

直到这一刻,池惊澜听到凌榆口中的“下班”二字,一下子豁然开朗。

是啊,他纠结那么多干什么呢,把放松当成下班就可以了。

下班之后就不应该再去想上班的事,这是人天经地义该有的休息,他只要尽情地放松就足够了。

“谢谢。”池惊澜对凌榆说。

谢什么,谢我来接你下班吗,凌榆疑惑地挠了挠头,随即傻笑道:“不用谢,其实也是我想马上见到你来着。”

这个人,真是……池惊澜失笑,心底却酥酥麻麻的。

凌榆对他来说就像是一面镜子,这个与太阳一般张扬潇洒的青年,看似与他性格完全相反,却的的确确,是与他灵魂共鸣,能让他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让他能调整过来可能又不小心钻进牛角尖的心态的镜子。

凌榆总能及时地提醒他,池惊澜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可能,也确实算得上一种大智若愚吧。

少年伸手抓住了青年的手腕,眉眼轻快地开口:“走吧,回休息室欣赏其他选手的节目了。”

“欣赏”而不是“看”,凌榆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差别,乐乐好像已经从比赛紧绷的状态中脱离了出来,虽然不知缘由,但这很好,非常好。

可能是自己的傻呗实在太好笑了吧,凌榆破罐子破摔地想。

“乐乐,那面超大的国旗,是我的提议,够亮眼吧!”等回到国家队的休息室,池惊澜打开了休息室里的显示屏同步了比赛直播后,凌榆贴着池惊澜坐下,屁颠屁颠地邀功道。

他美滋滋地期待着池惊澜的夸奖,然后等乐乐问他怎么认识那些人,再不着痕迹的表露是他们很想来支持乐乐的比赛,但是搞不到票,于是他很善良地送了他们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