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430)
池惊澜毫不避讳地提起曾经,借此证明自己真的不在意,不过很显然,陈志国被他这摊牌之后完全不装了的无谓态度再次噎了一下。
知道你身份也不妨碍我担心你这个臭小子啊,陈志国有些恼羞成怒,想起什么,掏出手机打开一个聊天界面,然后点开一张图片,怼到了小徒弟的面前。
“刚才你师兄发给我的,说你不开心的话可以跟你分享分享,诺,看看。”
是谁不开心,池惊澜没有戳穿,配合地凑近看了看,无言。
见过太多大世面的传奇仍然被截图中那些裤衩子满天飞的评论给震惊到了,很难想象师兄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截下的这些图,恐怕是笑疯了……怪不得前一阵子朱承业崔 这几个货总往他身上扑。
池惊澜终于知道了真相,但他宁愿自己不知道。
陈志国看着自家徒弟瘫着张小脸,无声地拢了拢外套的小模样,顿时乐不可支,放过了他,手指往后一滑,划到了后面一张图,这回图片中是正经的评论。
知道小师弟不爱关注舆论,柯苑泽便把他觉得值得一看的评论整合了一下,其中大多是网友们关于池惊澜那句“大家可以多相信我们”的讨论,不乏不太好听但是中肯的,但柯苑泽知道小师弟绝对能承受的住,也知道他其实最关注的就是这部分评论,便都整理了下来。
咳咳,至于前一张图那些不太正经的评论,纯纯是他个人的小小恶趣味。
池惊澜好笑又感动,不过没办法,谁让这是自家师兄呢,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自然是宠着了。
不得不说,柯苑泽也着实很懂池惊澜,他整理的正经评论确实是戳到了池惊澜那颗懒得去乱七八糟的评论区里扒拉的心。
池惊澜接过陈志国递过来的手机,神情认真地翻看了一会,才轻轻吐出一口气,把手机还了回去。
“达到你的预期了吗,小惹事精?”陈志国调侃道。
“达到了。”池惊澜心情不错,自动忽略了师父那调侃的称呼,点点头弯眼答道。
甚至可以说是还超出了他的预期。
正如那些中肯的评论所说,大概是之前花样滑冰尤其是男单沉寂了太久,并且很多选手明明有天赋,却在崭露头角之后莫名迅速销声匿迹一蹶不振的原因,不仅国家队内部的氛围畸形,就连冰迷们对于这个项目的态度都是有些畸形的。
国家队内部的畸形已经被池惊澜他们强势整顿好了,但外部,习惯了之前的沉寂的冰迷们在面对如今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天才们的时候,心态却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
可能是怕现在池惊澜他们的辉煌像从前那样只是昙花一现,也可能还处在不真实当中,对于现役的花滑运动员们,冰迷们有些过于小心翼翼了。
但凡出去比赛,不论成绩如何,冰迷们的评论基本都是一派和谐地鼓励,可以说是做到了不给参赛运动员施加一点来自外部的压力。
这样堪称溺爱的养孩子心态,在整个体坛都可以说是独一份,是其他项目的粉丝路过都要吐槽一句“这是在搞体竞还是在奶孩子啊”的程度。
池惊澜知道他们的心意是好的,但他也清楚,花样滑冰是一项体育竞技,作为运动员,面对舆论,承担舆论的压力也是一项必修课。
他们不该,也不能沉溺在没有压力的美好梦乡中,体育竞技永远是残酷而美丽的,一直被哄着往前走,是走不了多远的。
而且再这样下去,冰迷们很容易挨骂,池惊澜被追着骂了那么多年,太清楚那些键盘侠的路数了,事实上,随着冬奥临近,花滑的知名度扩大,已经有不少人在骂了。
池惊澜不希望这些勤勤恳恳看了花滑那么多年,真切希望着花样滑冰能够重新强大的冰迷们承担这份压力,这份压力也不该由他们来承担。
之前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正好趁着这个采访,告诉大家不必不安,不必再那么小心翼翼,有他们在,只要充满自信地看着他们就可以了。
当然,池惊澜也知道,他那句话一说出去,肯定会有很多人立马转移火力到他身上。
[把压力往自己身上揽,还吃力不讨好,怎么有时候聪明得很,有时候却又笨笨的。]
池惊澜在采访先斩后奏之后,收到了来自师兄的如此锐评。
“师兄,我们能顶住这样的糖衣炮弹,但你确定阿业他们不会飘吗?”池惊澜当时这般反问道。
柯苑泽不置可否地耸耸肩,回答:“但他们的溺爱注定是一时的,等你们真的出了成绩,他们尝到甜头,压力你们还来不及。”
就像众所周知的足球“日内瓦,退钱”事件,一旦恢复正常的生态,当运动员打出拉跨操作的时候,运动迷能骂地比黑粉还狠,总是让运动员们又爱又恨。
不过池惊澜无所谓,发挥得不好被压力是应该的,只不过柯苑泽说的一点他不太同意。
“但他们不应该因为溺爱被其他人嘲讽,这不是把应该由我们来承担的压力转接到他们身上了吗,我做不到心安理得地去享受这样的安逸。而且师兄,不是等‘你们’出成绩,是‘我们’。”
“好好好。”柯苑泽甘拜下风,“这的确是你的一贯风格,行,我会帮你注意一下评论的,你不用去看。”
于是池惊澜就这样被安排了,直到现在,他从陈志国这边收到了柯苑泽的“回答”。
网友们的评论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平和有理智许多,这已经很好了,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