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军夫人惹不得(1063)

作者:月荼 阅读记录

徐婆子说了女子的来历。

赵家老太太一听,顿时皱起眉道:“逃难来了,还病了,谁知道这治不治得好。”

老大能有个媳妇是好事,但这逃难来的谁知道这病能不能治得好?要是治不好,还不得把老大拖累死。

徐婆子道:“请个大夫来瞧瞧不就知道了,若是治不好的大病,咱们直接丢出去就行。我瞧着不像什么大病,应该就是淋雨着了凉。”

赵老头去请了村医来,村医见赵家老大屋里有个女人,虽然很好奇这女人的身份,但还是先给看了看。

“怎么样?能治吗?”赵家老太很是着急地问。

村医收回把脉的手道:“就淋雨着凉染了风寒而已,有什么不能治的。”

徐婆子和婆母对视一眼,皆面露喜色。

“能治就好,能治就好。”赵老头笑眯眯地点着头道。

“这女人是你们家什么人?”村医看着赵老头问。

徐婆子眼珠子一转,“是我家买来给大伯做媳妇儿的,这不刚一到家就生起了病。”

虽然说她们赵家给这逃难的女人一个家,是做善事,也是这女人的福气。但是就怕这女人不珍惜这个福气,等病好了想跑。

跟村里的人说这人是她们买来的,要是这女人想跑,要闹起来,村民也会站在她们这边,也会帮忙盯着。

村医看了赵家人一眼,这赵家还是有钱嘛,还能给赵老大买个媳妇。

不过这赵老大除了买媳妇儿,也没人愿意跟他了。

赵老头跟着村医去抓药,徐婆子和赵家老太给范月兰把衣裳换了又喂了些热水。

喂热水的时候范月兰醒了一会儿,但整个人还是迷迷糊糊的,还以为自己已经进庄子,觉得庄子的床有些硬,又睡过去了。

赵老头抓了药回来,让二儿媳去熬药,赵老太却说先别熬,先让人病着,等老大跟这女人生米煮成熟饭了再熬药给她吃。

又听二儿媳说她明日旬假不用回去,便决定明日办两桌酒席,请几个亲戚把这婚宴办了。

换衣裳的时候她发现这女人身上的皮肤又白又细嫩,逃难前怕是个有些家世人家的女子。

这样的女子,心大,怕是看不上她们老赵家,更看不上她家老大,所以还是在她不清醒的时候把婚宴办了好。

办了酒,拜了堂,那就是她赵家正儿八经的大儿媳了,想跑,腿打断。

徐婆子觉得婆母的提议很好,便把药先放了起来。

赵老大和赵老二从田里回来,赵老太便让他们去通知亲戚明天来吃酒,此时天已经要黑了,索性亲戚大多都是一个村的,再远的也就是二里地的隔壁村,天要黑了也不碍事。

赵老大先进屋看了人,人虽然看着不太结实,但瞧着比他们村里的老娘们儿年轻,模样也行,他还是很满意的,欢欢喜喜地去通知亲戚了。

赵老二去了一趟隔壁村的岳家,把儿媳儿媳还有小孙孙都叫了回来,这大伯要成亲,侄儿自然是不能不在家的。

赵老二和徐婆子生了一儿一女,都成亲了,女儿嫁得远,就没去通知了。

第1508章 稀里糊涂嫁了人

夜里赵老大就把范月兰办了,中途范月兰醒了,迷迷糊糊的只当自己是在做梦,还抱住了赵老大,久不沾荤腥的赵老大更激动了,直接折腾到天明,吵得赵家老少一夜都没有睡好。

天还还没亮,赵家老太就去村头买了五斤猪肉,又将昨夜剪的喜字贴在了门窗上。

赵家二房也一大早就起来忙活上了,杀鸡,宰鸭,置办酒席。

赵家老太看了日子,说午时是好时辰,中午拜堂,正席就办在中午。

徐婆子给范月兰换上了自己以前嫁人的时候穿的嫁衣,看到她身上的红痕,还啧啧了两声。

又给她喂了些红糖水,范月兰虽然知道有人在给出自己穿衣服,但是烧得迷迷瞪瞪的她,眼皮重如千斤,压根儿就睁不开。

来吃席的客人陆陆续续到了,虽然赵老大是二婚,但都还是带了礼来。

亲戚们要看看新娘子,赵家老太说新娘子昨夜打被子着了凉,不好见客,等她病好了,再让老大带着她去见各家亲戚。

又叹着气说,要不是日子都看好了,也准备好了,就换改日办酒了。

都是一个村的,谁家有些动静村里的人能不知道?

亲戚们都知道了,这人是昨天就病的,还请了村医去瞧。更从村医口中得知,这人是赵家买给赵老大做媳妇的。

觉得赵家这么着急办婚事,估摸着是怕夜长梦多,再出什么变故来,不过都是亲戚,大家也就没拆穿了。

范月兰被徐婆子和徐婆子的儿媳小徐氏架着跟赵老大拜了堂,拜堂的时候,范月兰知道周围有很多人在说话,但是她们说的话,听在她耳朵里却是嗡嗡的,压根听不清人在说什么。

就这样,范月兰就迷迷糊糊,稀里糊涂地成了赵家老大的婆娘。

晚上送走吃夜席的亲戚,徐婆子才给范月兰煎了药,给她灌了一碗。

灌完药,一转身见大伯像饿狼一样盯着床上的范月兰,本想劝两句别把人折腾狠了,免得病得更重,但是她这个做弟妹的实在是不好说这些话,还是作罢端着药碗出去了。

她还没走到厨房,大房屋里就熄了红烛。

徐婆子摇了摇头,走进了厨房。

翌日天刚麻麻亮,徐婆子便出发回了庄子。

回到庄子徐婆子就跟孙嬷嬷说,逃荒的女子醒了,还看上了她家大伯,要嫁给她家大伯为妻,昨天就催着她们家把婚宴给办了,以后就留在她们老赵家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