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夫人惹不得(1281)
“但是日后的秀才试,举人试,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若还是这个学法,别说是学五年,便是学十年都不一定能考上秀才。”于德十分笃定地道。
“令郎五年学满,肯定还是要继续读书的,这读书都是越往后读,花的银子就更多,你们家能负担得起吗?”
王氏在心里算了笔账,“这五年中我们再攒攒日子,自然是负担得起的。”
她家自强一年能赚二三十两银子呢,还能不供不起自立读书不成。
于德不满地瞪了王氏一眼,男人说话,她一个妇道人家插什么嘴。
魏山海也跟着妻子道:“我们家是负担得起的,就不劳于院长操心了。”
第1837章 一年五十两
于德的眼角抽了抽,按他的想法,这两个泥腿子听他这么说后,应该焦虑忧心,问他应该如何是好才对?
可是他们只是短暂的忧虑了一会儿,便十分笃定地告诉他,他们能够负担得起。
“你们负担得起他的束脩和笔墨纸砚钱,可负担得起他日后去外地游学,去皇城赶考的钱?”
“还要游学?”魏山海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个,便问了一嘴。
于德道:“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以为这人只需要坐在家中,或者书院死读书,坐井观天,便可考中进士吗?”
“那断然是不够的。不走出去游学看看,了解天下时势,开阔眼界,向名师大儒求教,是考不中进士的。”像他们云智书院,但凡是中了举的学生,他们书院都会组织着让他们出去游学,拜访求教名师大儒,获得他们的指点。
“这游学,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这一路上的花费可不小。”
“还有去皇城赶考,为了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和状态考试,这外地学子,基本上都是要提前半年就到达皇城租住客栈备考。考完还要等着放榜,若是榜上有名,还要等着参加殿试,那皇城可寸土寸金的地方,没个几百两银子那是断然不行的。”
“若是不中,等上三年还需要再来一次,如此,你们这个家还能负担得起吗?”
魏山海和王氏对视一眼,负担不起。
她们知道读书是最花银子的,但是却不知道还要游学,去皇城赶一次考,还要几百两银子才够。
在她们村子里最有出息的人就是秀才,身边也没个去皇城赶考过的人,所以她们也不知道会有这么大的花费。
于德觉得实际到了,清了清嗓子道:“只要让魏自立到我们云智书院读书,我们书院不但不收他的束脩,每年还给他五十两银子的奖金。”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两年都赚不来五十两,这个金额,也远远地超过了,育才书院给魏自立的考试奖金,他就不信这魏家夫妇会不答应。
五十两银子是不少,但是对于于德来说也不算多,一年五十两,便是魏自立要花十年才能考上状元,也不过才五百两银子而已。
五百两银子,让他们云智书院出一个状元,这很划算。
而且,以魏自立的聪明,再加上他们云智书院的先生们辛苦教导,或许用不了十年,只需五六年他便能考中状元,届时,他们云智书院也会名声大噪。
这求学者,不就是收都收不过来了吗?
以前的云智书院,也是这江州境内顶有名的书院,但是因为近二十年,书院考中举人进士的人越来越少,这前来书院求学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作为院长看着学生越来越少,于德也越来越着急,在听说魏自立的事后,便起了把他挖到云智书院来的心思。
“五、五十两!”魏山海差点儿没被自己的口水给呛着。
王氏也惊呆了,都说这孩子读书是最花钱的,咋她家自立读个书,还有人不收束脩,反倒是往她们家里送钱呢?
“没错五十两。”于德抬着下巴神色高傲,“只要令郎想,就可以一直在我们云智书院读书,想读多久就读多久,读一年便给一年的银子。”
第1838章 问问孩子的意见
魏山海和王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那可是五十两银子呀,每年五十两,若是将这银子都攒下来,日后自立进皇城赶考都不用愁了。
夫妻二人不由有些意动,当着于德的面用眼神交流了起来。
见此,于德的嘴角翘了起来。
他就知道,像这样的泥腿子见到一年五十两银子,肯定是走不动道,要答应的。
过了一会儿,于德才看着夫妻二人如何,“两位是如何想的,可愿意让令郎转入我云智书院读书?”
“这……”魏山海拖了个长音,“我们还得跟孩子商量一下,问问孩子的意见。”
毕竟育才书院很好,自立也很喜欢书院,若是贸然给他转院,那孩子怕是会不高兴的。
而且他们夫妻二人都是没读过书的,也没什么见识,还是需要和儿子们商量商量,问问孩子的意见。
于德一听见这话,就知道这事多半是要成了,因为这夫妻二人是心动了。
说什么问问孩子的意见,也不过是要再仔细想想罢了。
于德没有多待了,让他们做好决定后,直接带着魏自立去云智书院报到就成。
离魏自立放假的日子还有几天,魏山海夫妻二人合计了一下的,决定等儿子放假回来了再给他说这件事。
转眼便到了周五, 周五下午育才书院外站了不少来接孩子的家长。
背着个小包袱的魏自强也在其中,因为弟弟的书院是按一周算的,周六日双休。
所以为了跟弟弟一起回家,能在家跟弟弟待上两日,让弟弟教他读书认字,他每次都让掌柜的把他的休息时间调到了这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