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夫人惹不得(993)
村长吧嗒吧嗒的抽着含烟,眉头皱成了川字,“那咋办?”
村子里一个机灵的后生道:“若人问起来,咱们就说那山庄半夜走了水,人全都烧死在里头了,咱们救了大半夜才把火扑灭,人也怪罪不到咱们头上来。”
村民们都觉得这样可以,于是在赵河找村长询问时,便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将军是因为要娶新夫人给老夫人冲喜,才让他们来接大小姐回去的,可是大小姐却死了,那将军这新夫人还能娶吗?
赵河等人将新河村村民们帮忙买的骸骨给挖了出来,骸骨混在一起,压根分不清谁是谁的,但男女的还是能分的清的,买了两个箱子,将男女骸骨分开装着,拉着箱子回了京。
皇城,牧娜高高兴兴的绣着嫁衣,虽然她早已经嫁给过宋恒一次,但是这一次,她依旧像还未出阁的小女儿一般欢喜雀跃。
日后看好了,聘礼也下来,就等着下个月,嫁进将军府了。
她一不留神,那绣花针扎入了食指中,她忙将针抽出,殷红的血珠,滴落在红色的嫁衣上,迅速消失不见。
牧娜忙将食指放入了嘴中……
第1391章 创办书院
已入十月,但江州的气候依旧怡人如春,也就早晚的气温会比较低而已。
茶商们拉着一车一车的茶叶离开了江都,然而沈婉的茶叶还没卖完,她正准备组建马帮呢!
上次用琉璃盏跟她换茶叶的西域商人来了,还带上来他的朋友,直接将她剩下的几十万斤茶叶全部都收走了。
用琉璃盏和西域来的精美宝石换了一部分,一部分给了现银,琉璃盏沈婉直接放在了悠然居的架子上售卖。
茶叶卖完一算账,除去所有的成本,还有买茶山的钱,竟然还赚了二百六十万两银子。
沈婉看着账本儿,可觉得自己太有钱了。
而且,还有一种自己钱多得花不完的感觉,银子这种东西,你丢在哪儿就是死物,所以能证明它价值的方式,就是把银子有意义的花出去。
于是,她大手一挥,在城外安静之处买了块地,修建育才书院,免费收六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勤奋好学,品德端正的孩子入学,男女不限,可提供住宿,若要在书院吃饭,每月提十斤粮食去书院就成了。
虽然在一个书院,但是男女会分为两个院接受教育,男院的男先生授课,女院女先生授课,授课内容与其他书院一样,授君子六艺。
书院建成约莫要两个月的时间,明年开春后便开始招生。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整个江州都沸腾。
都说江州多才子,但是读书花费甚贵,也不是人人都能读得起的。
县主创安育才书院,那就意味着有更多想读书却读不起书的孩子,可以读上书。这是仁义之举,更是善举,尊敬爱戴沈婉的人更多了。
但凡是听见街上有人说县主不好的,没过一会儿就会瞧见三五个人围上去维护县主。
更有那家中想让孩子能入书院读书的人,直接跑到了工地上去帮忙修建书院。
明明是不要工钱的,可工地上不但包吃,还顿顿都有大白馒头大白米饭还有大肉,每天干完活儿工地的管事,还是硬把工钱塞给了他们,一天一百文,搞得他们还怪不好意思的。
只能不住的说县主好,县主仁义。
书院还未建成,悠然居外头便竖起了招男女先生的牌子,要求,有一颗传业授道,教书育人的心,男女先生个各十名,其中要各有一名擅长骑射,各有一名擅长书画,各有一名擅长乐器的。
男先生最低功名要求是秀才,最高功名不封顶,骑射先生可不要求功名。
女先生没有功名这一说,觉得自己博览群书,能够传业授道,君子六艺差不多都会的你就来。
待遇从优,包吃包住,月俸十两银子起步,带薪休假,年底双薪。
这带待遇倒是吸引了不少久考不中举和久考不中进士的文人,于是纷纷涌入悠然居面试。
尤鹤搞不懂,他一个茶室掌柜,为什么还要管书院招先生的事儿?他一个只有秀才功名的人,在面举人老爷的时候,压力真的好大……
看在东家已经把他工钱涨到每个月二十两银子的份儿上,他也只有硬着头皮面下去。
第1392章 一家三口
十月初十,是小子安的生日,两岁的小子安长得比沈婉的膝盖还要高了。
沈婉在家中摆了两桌,也请了云家人过来。
云家四口,每个人都给小子安送了一个礼物,小子安收礼物收得十分的开心。
一口一个太奶奶,爷爷,奶奶,的叫着,叫得好不亲热,喜欢得云长风把他抱在怀里舍不得放手。
吴氏之前不能接受儿子娶沈婉为妻时,对这孩子看得也不咋顺眼,如今接受了,自然也是越来越喜欢的,觉得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很懂礼,长得也招人疼。
云家四口和沈婉母子像一家人一般,在沈宅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给小子安庆了生,虽然还没成为真正的一家人,却已经像家人一般开始相处了。
用过饭后,小子安说想要出去玩儿,云老夫人便让沈婉和云洛川带着他一起出去玩儿。
于是沈婉便戴着面纱,和云洛川一起抱着小子安出了家门,也没带什么丫环小厮,就像一家三口一样。
古代没什么儿童乐园,也没有什么公园儿,带孩子出来玩儿,也就是让他看看这街上有趣的小玩意儿而已。
路过食为天时,正好有那杂耍技人在外头摆了摊子表演杂技,小子安很感兴趣,三人便围在边儿上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