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医女:我带着全家致富了(127)
可再惶恐,她也强压着情绪,帮林娘子办成了这件事。
送刘妈妈走之前,林氏又塞给了她一张二十两的银票,算作感谢。
刘妈妈没有客气,直接收了下来,打趣道:“先前我还问娘子用不用买护院,不想家里主君竟是将军,倒是小的唐突了。”
林氏笑着摇头:“刘妈妈也是考虑周全。”
送刘妈妈一众人到门口,林氏想了想,压低声音:“刘妈妈,今日之事”
“娘子放心,”刘妈妈配合道,“我带来的这些人都是老实的,待回去之后,我一定好生叮嘱,不会让他们乱嚼舌根。”
“那我便放心了。”林氏这才点头。
家里没了旁的人,林氏才带了丫鬟婆子回到自己的房间。
“方才可真是吓死我了,好在有刘妈妈帮忙”
苏三牛轻轻拍了怕林氏的手以示宽慰:“待我们离开康山县之前,再给刘妈妈送些礼物过去。”
说起这个,夫妻俩又不自觉地犯愁起来。
原本他们还以为,能在康山县待到夏天,等苏三牛的身子完全康复,一家人准备好,再去京城。
可是,皇上一道圣旨下来,他们一家人三月份必须抵达京城,这么说来,最多再过一个月,就要出发了。
“夫君,你的身子”林氏的眼里满是担忧。
苏三牛轻轻摇了摇头:“淑兰,我的身子不妨事,外伤已经完全好了。巧巧也说,再喝半个月的汤药,就能完全恢复,你不用担心。”
“只是,皇上突然传旨过来,我得告知煜王殿下一声,说不定他那里也收到了消息。”
林氏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苏巧巧和苏秀秀的院子里,新买来的几个丫鬟显然还没回过神来。
直到跟着姐妹两个进到房间里,还觉得有些不真实。
苏巧巧索性把话说开:“咱们家里的主君是皇上亲封的三品忠勇将军,你们几个留在我和二姑娘身边,将来是要跟着一起去京城的,京城的规矩,要提前熟悉起来。”
说到这里,苏巧巧犯了难。
京城的规矩,连她自己都不太熟悉,这些丫鬟也不知道该怎么教导。
看来还是得找陆放或者秦栩问一问,最好能借来个人,教她一点东西,免得将来到了京城,他们一家在规矩上两眼一抹黑。
“姑娘,您还没给奴婢们赐名。”年纪最大的那个丫鬟开了口。
苏巧巧对采买下人没什么经验,看了几人一眼,开口问道:“你们从前可有名字?”
几人届时摇头,道:“既然来了姑娘身边,叫什么名字,自然是姑娘说了算的。”
便是从前有名字,现在也是不能用了。
苏巧巧点头,看向自己选的两人,道:“你们两人便叫采菊、采兰。”
“秀秀,你的人,你自己说了算就好。”
苏秀秀笑着应下:“姐姐,这我还真要好好想一想。”
第116章 怎么没戴我送的发簪
两个年纪小的,苏秀秀认真想了一会儿,便取名叫菁菁、小宛,这两个名字,是她跟着秦安宸读书时,在诗里见过的,便给这两个丫鬟做名字。
至于年龄大些的那个,随着长姐身边的两个丫鬟,取名叫采薇。
苏秀秀年纪本就小,她选中的两个丫头年龄也不大,采薇便帮她料理生活上的事。
至于菁菁和小宛,只负责陪着自家姑娘就好。
苏巧巧苏苏秀秀这边给几个丫鬟取好了名字,林氏也安顿好了家里其他的下人。
原本想着今天就去找秦栩借个人过来,可是一想到宫里那位宫人说不定还要去煜王府别院那边,她索性也就没着急,而是先找了林氏。
“娘,等到明日,女儿去找煜王殿下问一问,可有合适教导规矩的人。”
“我和秀秀对京城的规矩不了解,若是能找人问一问,那再好不过。不求能做得有多标准,起码别出了差错。”
林氏听了,连连点头:“巧巧,这件事上你想得比娘要周全。”
如今他们并不认识其他京城的人,煜王秦栩住得近,又与自家交好,眼下也只能暂时求助于秦栩。
不过,苏巧巧可不会空着手去,她打算配置一些效果好一些的伤药,即便秦栩用不上,他的手下那么多,总有用得上的。
这些伤药,送到煜王府里,多少都不嫌多。
至于苏三牛,他原本就在连山村长大,如今当了将军,却从未到过京城,对京城的规矩更是一窍不通。
若不是苏巧巧提起,他还想不到这一茬。
回家之前,沈将军虽然提点过他许多,可沈将军毕竟也是男人,考虑不到女眷这一茬,即便能想到,京城各家都是自小教导女儿学规矩,沈将军并无姐妹,家里虽有一女儿,却也是他家娘子一个人拉扯大的,当然也想不到规矩一事上面来。
不过,苏三牛也没闲着,提笔给沈将军又去了一封信,特地讨教这方面的事情。
如今沈将军也在京城,这信送过去,倒是不用担心沈将军正在带兵,不方便回信的情况。
第二天一早,苏巧巧便带着制作好的伤药敲响了煜王府别院的大门。
从她到门口的时候,秦栩就知道,她已经到了,早就吩咐人在门口候着。
门才被敲响,煜王府别院的门房就将大门打开,忙引着她进来:“苏姑娘,可是来找王爷的?”
“王爷吩咐过,若是苏姑娘过来,直接带苏姑娘去书房就是。”
跟在门房的身后来到煜王府别院的书房,推开门时,秦栩就已经听到了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