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医女:我带着全家致富了(187)

作者: 明如月 阅读记录

至于配制药材的步骤,全部教给家里这些药童。

如今他们学得很好,除了每日习字,还要跟苏巧巧一起认识药材。

家里现在的药材,他们大多都已经认得了,抓药的速度虽然不快,但是这些孩子细心,苏巧巧给出的方子,他们抓得都十分准确。

苏巧巧的药膳铺子还在准备阶段,林氏的绣坊却已经开业了。

绣坊的名字就叫“林记绣坊”,里面除了林氏只有四个绣娘和一个女掌柜,账房先生林氏也特地请的女先生。

由于苏家一家人到京城的时候,林氏便送了不少绣品出去,开业这天,倒还真有不少人过来捧场,其中大多是收到林氏礼物的人家。

绣坊里准备好的成品绣帕,只开业这一日的时间,就卖了将近一半出去,还有几户人家定做了绣品,只等几日后来取。

甚至永安侯府的大娘子亲自给老夫人定制了一面贺寿的屏风。

这屏风不小,交给别的绣娘来做,林氏不放心,只能拿起针线亲自动手。

回到家时,林氏累得够呛,不过心里却是高兴的。

晚上,林氏揉着有些酸的肩膀,与苏三牛说起白天铺子里的事,眼角都带着笑意。

第171章 九珍堂药膳

只是,看着忙碌了一天的妻子,苏三牛却满眼都是心疼。

“淑兰,绣坊那边就不能多找几个绣娘吗?我不想你累成这样?”

林氏嗔笑着点了点苏三牛的额头:“铺子刚开起来都是这样的,什么事情都要一点一点来。你与其心疼我,还不如多心疼一下巧巧,她才是真的忙。”

苏三牛转过身帮林氏捏着肩膀,忙应着:“好,明天我就去问问巧巧,有没有要我帮忙的。”

一边与林氏说着话,苏三牛又琢磨起自己还有什么能帮林氏和苏巧巧做的,直到林氏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竟累得直接睡着了,苏三牛才将她抱起放在床榻上,又细心地盖好被子。

在院子里又打了一套拳之后,苏三牛在将军府里走了走,发现苏巧巧院子的灯还亮着,索性敲响了门。

药房里,苏巧巧正忙着记录药膳的食谱,直到采菊过来,她才抬起头。

“姑娘,将军来了。”

“我爹来了?”苏巧巧忙放下纸笔起身,心里还纳闷,苏三牛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过来?

从药房里走出来,苏三牛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

“爹,您找我什么事?”苏巧巧直接问道。

苏三牛嘿嘿一笑:“巧巧,爹来是想问问你,你那药膳铺子,有没有什么需要爹帮忙的地方?”

“爹怎么想起问这个?”苏巧巧让苏三牛一起到屋里坐下,又问。

苏三牛又继续道:“还不是看到你娘今日在绣坊忙了一天,回来没多久就睡着了。”

“只是爹对做生意的事不太懂,不知道我都能做些什么,等你的药膳铺子开业,说不得也得像你娘今日一样忙,这才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爹能帮得上忙的。”

“原来爹是看到娘受累,心疼了。”苏巧巧笑道。

她又认真思索了一会儿,才开口:“爹,我的药膳铺子和娘的绣坊,将来应该都不会太差,若是爹身边有得用的人,不如帮忙找些护院来,免得将来有人看到咱家生意做得好,眼红想要找麻烦,咱们家没有防备。”

苏三牛马上点头应下:“这个我还真能办到!”

“军中有不少退下来的伤兵和老兵,他们以后恐怕都不能再回到军中,若是留在京城,也缺个营生,我明日就去问问沈将军。”

等到苏三牛风风火火地离开,苏巧巧也意识到,时候的确不早了,索性让采兰和采菊都放下手里的活计,她自己也洗漱一番,早早地熄了灯歇息。

翌日,苏三牛出门过后不久,当真带回了一些老兵回来。

考虑到林氏开的绣坊来来往往的客人都是些女子,苏三牛在挑人的时候,特地选了年龄在四十岁上下,面上没有伤痕,且长相和蔼些的老兵。

带回家之后,苏三牛将这些老兵都安顿在外院,又让林氏亲自选了几个,余下的,都给苏巧巧留着。

绣坊那边突然多了几个护院,来往的客人非但没觉得不自在,还觉得多了几分安全感。

几日之后,林氏总算绣完了永安侯府的那一面屏风,装裱好之后,让人给永安侯府送了去。

老夫人寿宴那天,看到这一面屏风,当即赞不绝口,还特地问了是哪家绣娘绣的。

待得知竟然是新到京城的忠勇大将军家那位大娘子开的绣坊,大家不由得觉得惊艳。

“原本听说那位苏将军是从乡下来的,哪里想到他的娘子竟然能做得这么一手好刺绣!”

“林大娘子那间绣坊我昨日还去过,还买了两条绣帕,样式好看极了。听绣坊的绣娘说,这绣帕的花样,都是林大娘子教给她们的”

众人纷纷议论着,又三三两两地约了时间,要亲自去林记绣坊看看。

若是有需要的绣品,尽量早些下单,免得大家都觉得好,自己去的晚了,只能排在后面。

若是最近没有绣品要做,便买上一两条绣帕,或是一个荷包,带出去也好看。

只几天的时间,随着林记绣坊的客人越来越多,林氏也交到了三五个知心好友,其中大多是武将的家眷,由于苏三牛也是武将,她们之间能聊的东西也更多。

甚至这几天,一些在京城官位并不高的人家,已经向苏家递了帖子,要上门拜访。

一时间,林记绣坊在京城的一众绣坊中风头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