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医女:我带着全家致富了(453)

作者: 明如月 阅读记录

说罢,她想到了什么,又道:“到时候,你的廖小将军便也跟着一起回来了,玉婷是不是该准备绣嫁衣了?”

沈玉婷羞红了脸,将头低低地埋下,小声回应着苏巧巧的话:“阿远哥写了信给我,他与祖父已经商议好,将我的婚期定在明年春日。”

“这便叫上阿远哥了?”苏巧巧又打趣了一句。

见沈玉婷的脸红得不像话,这才换了个话题,放过了她。

尽管沈玉婷只短短地和廖远相处了几日,可是这段时间,廖远惦记着她,时常给她写信,还关心着沈家的情况。

如此看来,廖远的确是沈玉婷的良人,再加上沈玉婷又有大笔的银钱傍身,苏巧巧是不担心她的。

小姐妹两个说了一会儿话,送走沈玉婷,苏巧巧又开始准备药材。

明日便是苏巧巧进宫给皇上针灸的日子,如今皇上的身体已经适应了先前的药方,针灸的时候,痛感在减弱,这次,苏巧巧打算换一个方子,她可不会给皇上喘息的机会。

皇宫之中,皇上最近的状态一直不错,喝过药之后不久,他觉得精神不错,便让余公公将今日早朝的折子都给他拿了过来。

“皇上,您的身子要紧,不如早些歇息。”余公公劝了一句。

皇上却丝毫不放在心上:“朕总得知道朝中都发生了什么,今日正好有精神,若是再不看看,可就真叫煜王把持了朝政。”

此时的皇上对余公公是全身心的信任,已经不会再怀疑余公公的忠心,自然没觉得余公公的提醒有任何不妥。

将早朝的折子看过一遍,他不知想到了什么,将余公公叫到身边:“明日叫康宁郡主早些过来。”

这治疗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彻底解毒,莫不是那苏巧巧拖着不想让自己早点好?

看来明日还是得敲打她一番!

第416章 郡主她一夜都没合眼

皇上自以为自己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很好,再过不了多久,便能拿捏苏巧巧和整个忠勇将军府了。

可是他却不知道,当天夜里,宫里的消息便直接送入了忠勇将军府,进了苏巧巧的院子。

苏巧巧得知这消息的时候,忍不住直接笑出了声:“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天真,他当真以为他的身体不会再出任何问题了?”

既然皇上心里存了这种妄想,那么明日,她偏不会顺了皇上的心思,且要叫他有苦说不出。

他不是想要敲打我?那我偏偏要让他知道,他如今能好好活着,是仰仗着谁的本事。苏巧巧如是想着,让人给余公公送了消息回去,便又回到了房间休息。

皇上不值得她浪费医术在他身上,她这么做也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宫里,余公公收到苏巧巧的消息之后,心中不免有些讶然,可是很快,他便反应过来,如今的情况,康宁郡主可没必要再看皇上的脸色,要知道,皇上的命还被郡主捏着呢,只是皇上太蠢,自己根本没意识到这个情况。

翌日一早,皇上便催着余公公派出马车去忠勇将军府接人。

余公公自然不敢违逆皇上的命令,马上安排了人,去安排车马接康宁郡主入宫。

不过,他心里却也已经期待着苏巧巧入宫之后,会把皇上气成什么样了。

余公公承认,他的确有些幸灾乐祸的心思,可若是皇上是个明君,哪里会落得如此的下场?

将一切安排下去之后,天还没亮,宫里来的马车便已经停在了忠勇将军府的门口。

门房这边,苏巧巧早就叫人来叮嘱过,见到马车上下来的人,门房连忙上前:“几位公公,可是来接郡主进宫的?”

几人点头:“咱家也是奉了皇上的命令前来,还请早些请郡主出来吧。”

几人来忠勇将军府已经不是第一次,每次过来的时候,将军府的人对他们也都客气,即便皇上曾对康宁郡主提出过无理要求,将军府这边,也从未将怒火转嫁到他们这些下人身上。

只是无奈,他们也只是听命行事,即便对将军府和康宁郡主心存感激,也只能稍微提醒两句,没办法做太多的事情。

听着几人的话,门房无奈地叹了口气:“几位公公,郡主特地吩咐过奴才,若是几位公公到了,先请几位进府里歇息片刻。”

马车边上的几个宫人对视一眼,眼里皆是不解:“可皇上交代了咱家,要早些接郡主进宫”

闻言,门房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不瞒几位公公说,郡主她”

还不等门房说完,采菊已经到了将军府门口,见着几个宫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行礼开口:“见过几位公公。”

“我们家姑娘昨夜一夜没睡,是在配制皇上解毒第二阶段需要用到的药方,如今还有最后几味药材没有敲定,没想到几位公公来得这么早,要劳烦几位公公稍等片刻了。”

说完,采菊像是猜到几个宫人心中所想般,紧接着继续开口:“几位公公不必担心,这件事,我们家姑娘进宫见到皇上,会亲自向皇上解释,事关皇上后续的用药,皇上会理解的,这件事是我们将军府没有提前告知,不会牵连到几位公公。”

听着采菊解释的话,几个宫人心里稍稍安心了些,却不由自主地替苏巧巧捏了一把冷汗。

康宁郡主一心为了皇上考量,甚至为了敲定皇上用药的药方,一夜都没睡,可是皇上却只顾念着他自己的帝王唯一,在这个时候折腾康宁郡主,说不定一会儿还要为难于她。

思及此,几人都不约而同地替苏巧巧觉得不值,但皇命难违,这话他们更是不敢直接说出来,只能死死地将这“大逆不道”的想法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