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医女:我带着全家致富了(459)

作者: 明如月 阅读记录

“皇上,这”一旁的宫人瞟了一眼信上的内容,小心地开口,“我们如今该怎么办?”

“怎么办?”北昭国皇帝冷笑了一声,“给大秦国皇帝写信,朕倒要看看他要如何辩解!”

说完,他揉了揉太阳穴,又道:“这次的事,恐怕没什么转圜的余地了,不过朕也不会让大秦国好过,若是大秦国皇帝没办法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朕便搅得他也不得安生!”

宫人虽不知道北昭国皇帝有什么办法,却也不敢多言,扶着他坐下,依照他的吩咐拿来了笔墨,在一旁继续候着。

大秦国皇宫,皇上收到北昭国的信件,已经是七日之后了。

两国国都距离遥远,信件送来也需要时间。

信上,北昭国皇帝尽是威胁之意,让皇上就赵大人之死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御书房中,皇上气得砸了不少东西,最后将目光落到余公公身上:“这件事,北昭国是如何知晓的?”

“给朕查!到底是何人走漏了消息!”

他现在已经开始怀疑,是有人可以向北昭国传信,才让北昭国皇帝这么早便知道了赵大人的情况。

瞧见皇上气愤的模样,余公公上前:“皇上,您的身体重要,切莫动怒,这件事奴才马上会安排人去查清楚。”

说着,他瞧了皇上一眼,小心翼翼地开口:“只是皇上,奴才心中有个猜测”

“说来听听。”皇上身子后仰,靠在椅背上,等着余公公开口。

“当初煜王殿下在宫里抓了赵大人,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京城之中知道的人不少,或许这些人中,有北昭国的人也说不定”

皇上当初和北昭国的人书信往来,是避开了余公公的,因此赵大人来京城一事,也是皇上安排了他去接人,他才知道,在这件事上,余公公在皇上这里,恰好是没有嫌疑的。

可恰巧是他的这句话,让皇上想到,当初赵大人来大秦国,可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偏偏这件事过去的时间有些久,再加上自己最近忙于解毒一事,竟忘了处理随赵大人一同前来之人。

可是事到如今,北昭国皇帝既然已经得到了消息,恐怕这些人早已离开了大秦国,自己即便去查,也根本不知道他们从前住的地方,无从查起。

思索良久之后,他才开口:“让人去查一下,北昭国那使臣的尸体可还在?”

皇上此时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个了。

半天之后,余公公派出去的人带了消息回来:“回皇上,那北昭国人的尸体,的确已经没有了。”

这下,皇上总算心死了,果然是因为他的疏漏,让北昭国那边出了差错。

可人死不能复生,今日收到北昭国皇帝的来信,皇上才知道,赵大人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朝臣,而是北昭国的四大世家之一——赵家的嫡次子,这次赵大人身死,对北昭国造成的影响不会小。

人死在大秦国,赵家家主虽不会轻易原谅北昭国皇帝,可是比起北昭国皇帝,他更恨的,恐怕就是大秦国了。

北昭国和大秦不同,皇室并不能完全掌控世家,甚至很多时候,还要看世家的脸色行事。

赵家掌握着北昭国的铁矿,每年给北昭国皇室提供的铁矿数目并不算多,多出来的用于培养自己的势力和敛财,可如今的情况,若是赵家倾囊相助,只为给赵大人报仇,大秦国应付起来,恐怕也会吃力。

眼下的情况,皇上来不及想太多,他还不能和北昭国直接撕破脸,得先把这个锅甩出去才行。

“当初派去天牢送赵大人上路的人,可处理掉了?”皇上看向余公公,问道。

余公公马上点头:“皇上放心,奴才办事一向妥当,那人绝不会再出现在人前。”

此时在皇上面前说谎,余公公已经能做到面色如常,且皇上现在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又信任他,根本不会去求证。

听到余公公的回答,皇上也真的放心下来,提笔便给北昭国皇帝写了一封回信。

第422章 苏三牛班师回朝

信中,皇上索性将赵大人身死一事推到了秦栩身上,又花了大段的篇幅来陈述自己的身不由己,并答应了北昭国皇帝,会给他相应的补偿。

皇上写信的时候,余公公十分识趣地退得远远的,保证自己不会看到信上的任何一个字。

他的这般做派在皇上看来,更显得十分听话懂事。

“这皇宫之中,也只有你能替朕分忧一二了。”提笔落下最后一个字,皇上叹了口气道。

余公公连连摆手,脸上尽是惶恐之色:“皇上,奴才担不起皇上如此”

皇上见余公公这副样子,只斜靠在椅背上,享受着被人尊敬的感觉,心里十分得意,召人进来,帮他将这封信暗中送出去。

只要这封信送到北昭国皇帝手上,想必他又能安心一段时间了,不止如此,待北昭国皇帝收到这封信的那一日起,这世上便又多了一个恨秦栩的人。

说不定接着北昭国皇帝和赵家之手,这次他当真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秦栩给除去。

皇上如此想着,却丝毫不知道,他的信只要送出去,就会被秦栩的人暗中拦下,再将信上的内容尽数禀告给秦栩知晓。

但秦栩却不会阻拦皇上和北昭国之间的联系,只不过,他要在中间再插上一脚罢了。

这场闹剧,现在可远不是该结束的时候。

前来和皇上洽谈的赵大人已经身死,北昭国那边再没有其他可以拖延的办法,只得老老实实地签好了和谈的文书,又花了几日的时间,将答应给大秦国的补偿全部送到了军中,至于在战争中失去的城池,也只讨回了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