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签到种田,我在流放路上当团宠(210)

作者: 金微恬 阅读记录

沈清泞又是一声长叹,“以前不觉得,现在我才发现,有成云哥他们在,我心里都要踏实许多,就像现在,要是他们在的话,你说咱们是不是都不会这么没底?”

沈清浅面色一顿,心里不知为何突然有了一丝异样。

成三和成云已经走了一个多月,没人提起的时候,她也不会怎么想起那两人,可现在这种时候,诚如沈清泞所言,若是有他们在,的确可以安定人心。

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由拓宇族发起的小规模战争,被鄂北军死死的挡在鄂北城外,双方暂时都没有太大的伤亡。

可拉锯战一旦形成,拼的就是补给。

一晃眼又过去了小半个月,梁成不但每天要为后勤发愁,同时也提心吊胆的祈祷盛泽和凌云能赶紧回来。

此时的盛泽却趁夜摸进了郑世诚的营帐。

第368章 儿啊,你糊涂啊

“谁?”郑世诚非常警醒,几乎在盛泽站在他床前的那一刻就睁开了眼睛。

盛泽抬手揭下了脸上的半截青铜面具,“郑大人,别来无恙。”

“你是?”郑世诚不动声色地起身,目光犀利地朝盛泽看过来。

盛泽退后了一步,让营帐中微弱的烛火照在自己脸上。

郑世诚总算看清了他地面容,眼眸蓦地睁大,“你太,太子殿下?!”

“大人不必惊慌,本宫并未死在那场大火之中。”盛泽淡淡道。

郑世诚看着他地目光颇为复杂,以至于忘记询问他为何会在此时出现在这里。

晋承帝中年才得了嫡长子,一出生就将其立为太子。

可小太子地出娘胎起,身子骨就不怎么好,为了让他好好活着,晋承帝和先皇后忍痛将其送到璇玑山,跟随某个隐士高人学艺锻体。

刚开始太子每年都会回宫,在宫里住上两三个月,跟着晋承帝学习朝政。

等太子十岁以后,回来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但最少每三年还是会在宫里住上一段时间。

如果晋承帝就他一个儿子,这样的生活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可惜的是,在太子出生之前,晋承帝还有一个庶长子。

晋承帝一生共有两子三女,对历朝帝王来说,算是子嗣单薄的了。

而鉴于太子如此情况,朝中多的是“头脑精明”的大臣,在太子未曾出现的时候,早就私下达成了某种默契。

当朝太傅是旗帜鲜明的太子支持者,以他为首的一帮文臣武将,奉太子为主;而另一派则以靖国公马首是瞻,暗中支持大皇子盛湛。

郑家历来都是纯臣,也就是所谓的中立派,谁都不支持,谁坐上皇位他们就支持谁。

在今晚之前,郑世诚心里还是有遗憾的,盛湛登基后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他并不适合坐这个位置,郑家真的要效忠这样的人吗?

如今盛泽主动找上门,郑世诚隐隐有所猜测。

“不知殿下深夜造访所为何事?”郑世诚稳了稳心神,拱手问道。

盛泽并未拐弯抹角,“郑大人乃是经国之才,若死在大晋的内乱之中,实属可惜,还请大人前往鄂北,他日我必不让郑大人之才埋没于任何争斗之中。”

郑世诚的眼底好像有亮光一闪而逝,可想到郑家的组训,他还是张口拒绝了,“多谢殿下抬爱,但微臣一家世代效忠帝王,此时若走,便是叛逃,史书上定会留下累累骂名,还请殿下见谅。”

“郑大人此言差矣,”盛泽微微挑眉,“我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什么,相信郑大人已有所猜测,身为大晋的肱骨重臣,你确定要效忠这样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

郑世诚浑身一震,呼吸都急促了几分,“可是”

“儿啊,你糊涂啊!”

就在这时,营帐门口忽然传来郑世诚熟悉的声音,他猛地抬眼看去,愕然道:“娘?您,您怎么”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死脑筋?”郑老夫人恨铁不成钢的几步走上前来,“现在都啥情况了,你还想着做什么纯臣?真要做纯臣,那也得是龙椅上那位的位置来得正,才值得咱们郑家豁出一切!”

第369章 他动摇了

郑世诚被自家老娘的一番话说得心头大震,有几分失神的看着面前的两人。

在先皇驾崩,新皇登基时,他依旧守着郑家人世代纯臣的祖训。

可在沈太傅等人被斩的消息传来后,他心里有关纯臣的念头无形中仿佛动摇了。

但他远在千里之外,跟新皇并不亲近,新皇对他也没有任何动作,他便没多深思。

郴州受灾,他向朝廷请求赈灾没有后续时,他没有动摇;

赵王拿下林州等地,郴州危在旦夕,朝廷却信誓旦旦的说赵王不会打过来,让他独自承受所有压力时,他没有动摇;

接到密报,赵王随时可能进攻郴州,而郴州军连温饱都有问题,朝廷让他自己想办法时,他依然没有动摇.

直到此时,突然出现的老母亲一语点醒了他。

郑世诚直面本心,眼神越来越清明,他不得不承认,现在,他动摇了。

“不知殿下有何计策?”郑世诚拱手弯腰,沉声问盛泽。

他这副模样,分明就直接表明了臣服的态度。

郑世诚被先皇称为一代儒将,自然不傻,他娘都出现在这里了,想必他的家人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他心里最后的一丝顾虑也就没有了。

郑老夫人欣慰的看着他,总算是老天有眼,没让她郑家唯一的男丁就这样死得不明不白的。

盛泽抱拳回了一礼,“郑大人先随我去鄂北,到了那边再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