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种田,我在流放路上当团宠(475)
小孙回头,乐呵呵的笑道:“六姑娘来了?昨天胡太医还念叨您呢!”
沈清浅左右张望了下,奇怪的问,“其他人呢?”
平日里军医署的学徒和军医都是赶早来的,就怕有将士一早就过来瞧病。
小孙脸上的笑黯淡了片刻,很快又开朗的笑开了,“他们都被胡太医叫走了,您还不知道吧?他老人家要从这些人里选两个关门弟子,传授他老人家的一身本事”
可惜这两个人选中没有他。
“那你怎么没去?”沈清浅顺口就问了出来,然后在看见小孙的表情后,心里和脸上都很诧异,“孙大哥这般优秀,胡太医就算要选传人,也应该”
她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却很明显,可她自己也是为人师表的,知道有些时候一个老师选学生,考虑事情的角度不同,胡太医不选小孙,或许有别的用意?
小孙倒是比沈清浅看得开,摆手道:“嗐,其实只要能跟在胡太医身边学习,能不能成关门弟子都没关系,无非就是更用心些。”
沈清浅默默在心里道:不,关系可大了!
特别是在大晋,敝帚自珍的现象太普遍了,关门弟子和普通学徒的区别大了去了。
正在沈清浅百思不解时,胡太医被一群人簇拥着进来了,看见沈清浅,他乐呵呵的捋着胡子道:“丫头,没想到你来得还挺早?”
“答应了您老的事,自然不能懈怠。”沈清浅收起发散的心绪,看了看胡太医身旁跟着的人,除了一个看着机灵讨喜的少年外,其余人全都蔫头巴脑的。
再看胡太医面上高兴的神色,沈清浅张口道:“恭喜胡老觅得高徒。”
胡老身边只跟着一个,不知道另一个是谁?
“这的确是件喜事,小孙跟了我多年,脾气秉性我都最为熟悉,杜仲虽然是新来的,可这小子有灵性,假以时日说不得能跟你比比高低。”胡太医显然非常高兴,看着沈清浅甚至还挑了下眉。
沈清浅连连摆手,“我可不敢当您老如此夸赞,”说完,她又看向已经傻掉了的小孙,抿唇笑道,“恭喜孙大哥得偿所愿。”
小孙被她这声恭喜喊回了神,傻乎乎的看着胡太医问,“胡太医,您您不是没”
昨晚胡太医点名,让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人都在今早过去他住的帐篷外,他还以为
“你真是傻得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胡太医无语的瞪着他,“你再这么傻,我就要考虑换人了!”
小孙立刻一个激灵,对着胡太医就跪了下去,毫不含糊的磕头大声道:“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小孙不是真傻,那是太想跟着胡太医学一身过硬的本身了,这才会患得患失。
沈清浅也替小孙高兴,不过她侧目看了看那位杜仲,这少年看着跪地磕头的小孙,眼底有什么情绪晦暗不明。
「今天才到家,太累了,先更一章,明天开始多更」
第831章 胡太医的新愿望
沈清浅心头微动,看了看还激动不已的小孙,又看了看收到爱徒的胡太医,暗笑自己太敏感。
一个少年,又得拜名师,哪里能有那么多的坏心思?
沈清浅没将这一眼放在心上。
热闹散去,胡太医领着沈清浅和小孙杜仲三人,一起去了他住的地方。
“其实原本咱们也不用到这,我这点本事也没想藏着掖着,只不过咱们既然是著书,那就不应被人打扰”胡太医解释了下为什么将几人带过来。
实际上自从他见着秦老开始广收徒弟,又从沈清浅那得到了几本从未听过的医书后,从前还有点骄傲的胡太医,现在却是彻底看开了。
难道写那些医书的人不比他有本事?可人家就愿意把知道的有关医术方面的东西详细写出来,还传到了外面,他怎么就不行?
编纂一本在军中积累多年的医书,是胡太医从前的愿望,只不过以前他只想着要把这本书交给他的后人或者弟子,现在嘛
“师父您要把这本书印出来拿到书店去卖?”杜仲听见胡太医所言,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小孙却是眼睛亮亮的看着胡太医,“师父,您老说的可是真的?”
如果是,那就真的太好了!
军中常见的大多都是外伤和跌打损伤,胡太医在这方面经验丰富,他亲自编纂出来的书定然能够让人受益匪浅。
最主要的是,他这个地位的太医,几乎不会将拿手的本事外传,许多人想学都无从下手。
如今胡太医竟然主动要将自己的医术公之于众,小孙只觉得未来百姓们定然能少受许多苦!
沈清浅比他们早几天知道,此时听来也就没刚知道时那样震惊了,不过她也想知道胡太医是怎么想的,于是,跟小孙和杜仲一起看着他。
胡太医走到这间小书房的窗子边,看着窗外,凝神了许久才道:“我只愿,日后整个鄂州,乃至于整个大晋的百姓都能学习简单的医术,不要因为小伤而误了性命。”
沈清浅蓦地抬眼,有些惊讶的看着胡太医的背影,他老人家这样说,莫非是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将半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拿出来说道说道。
半个月前,俘虏营中发生了一件惨案。
说是惨案,起因不过是有部分俘虏想要加入鄂北军,另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被明确拒绝的人则不停的说酸话,有的甚至还冷嘲热讽。
一番吵嚷下来,双方没忍住就动了手。
要知道,那可是好几万人的地方,这种打架斗殴的事一发生,特别容易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这其中还有趁机想要浑水摸鱼逃跑的,场面一时间混乱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