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带崽被暴戾王爷娇宠了(363)
盛宽在知道桓太子为救他和盛家军被禁足宗人府后,分外自责,去宫里打算和先帝解释。
然,他连宫门都没能进去。
不得已的盛宽在宫外跪了一天后,太子妃却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桓太子妃是个英姿飒爽的女子,性子直爽,直言和他没有关系,太子私自调动兵马支援他身为储君该做的。
甚至还告诉他,这不过是一场权势的博弈,而他们是大楚保家卫国的将士,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尽管听了太子妃的话,他的自责散去了些,可太子又何错之有?
盛宽无法理解,若他们死了,无人抵挡外敌,西榮大军定会长驱直入兵临城下,等待他们的必然是亡国。
然而,盛宽从未想过,那天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太子妃。
也是从那天开始,一个惊天阴谋自此正式拉开了序幕,多年来的粉饰太平被打破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超出了盛宽的想象和预料。
先是有人建议桓太子将功赎罪去平海寇。
然而,没过多久便传出了桓太子蛊惑平寇士兵造反的消息。
先帝听了龙颜大怒,当下就派兵包围了桓太子府邸。
也不知是有人通风报信还是巧合,身怀六甲即将临盆的太子妃以及几位皇孙竟然都不在。
这一下就坐实了桓太子的谋反的事实。
令先帝深信不疑的是有人在桓太子的书房暗格里,搜出了一封桓太子与反贼余孽勾结的书信。
当时的反贼余孽是,却是先帝的兄长康王。
康王于先帝来说是尤为敏感而无法容忍的存在。
先帝失去了理智,同时也失去了对桓太子最后的信任。
盛怒之下,下了海捕公文同时还派了不少人缉拿桓太子,若反抗便格杀勿论的命令。
也在同意时间,先帝命人将所有与太子关系密切的大臣和亲信,尽数被下了牢狱,包括太子妃母家和其三族。
噩耗接二连三的传来,先是桓太子为自保,不惜拿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挟等等一个个荒谬的消息传回。
接着又是桓太子拿自己五个儿子为自己挡剑,五个皇孙被接连误杀的消息传来。
一夕之间,桓太子声望尽毁,仁德之名在外的桓太子成了人人唾骂而诛之的存在。
先帝更是大怒,大骂桓太子畜生,废太子的同时大开杀戒。
那一天血流成河,无头尸首堆积成山,刽子手换了好几次。
整个京城里弥漫的浓浓血腥气几天都没散尽。
一晃三年的时间,已然改天换地!
“所以,父亲是说我是桓太子的遗孤吗?”盛云昭的声音分外艰涩。
她从盛宽的娓娓的话语中像是经历了一场阴谋重重,血腥残酷而惊心动魄的宫变。
盛宽满心痛苦,有些艰难的抬起头,随即缓缓地站起身,上前两步,对着盛云昭单膝跪地,“盛宽见过昭阳公主,这些年我盛家以公主长辈自居,实属情非得已,还请公主恕罪!”
第317章 身世之谜
“情非得已,将军言重了。”盛云昭顿了下忙起身相扶。
冷静理智如盛云昭,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真相。
她有想过她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世,能让所有人都这般忌讳莫深。
能令芸娘冒着被她赶走的结果,也要瞒着自己。
她有想过自己的亲生父母,有可能如姜晚音之父那般,许是罪臣之后。也有可能因爹娘不和,她是被人抛弃的孤儿等等。
却唯独没有想到竟是如此
“我的亲生父亲,真的造反了吗?”盛云昭轻声问道。
她内心是不信的,太后母子之阴险多疑,她非常清楚,多半是阴谋。
可她想从盛宽的口中得到确认。
盛宽当即抬起头,当即正色的一口否决道:“这不可能的,桓太子仁厚宽和,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虽然当时我被软禁在府中,却可以肯定这是她们的阴谋。”
听到盛宽这样的话,盛云昭心下微松,就连盛宽都这样认为的,更何况其他人。
转而,才发现盛宽还单膝跪在地上,盛云昭起身,“父亲冒着风险收养我,抚养我长大,这份恩情,云昭铭记于心。”
盛宽没有想到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依旧唤自己父亲,心中动容,眼睛发酸。
他摇了摇头道:“尽管桓太子之难不是我导致,可却也是因我给了那些阴险之辈的由头!
况且,若非桓太子,我以及盛家几代人的心血,将会付诸东流,数万盛家军怕是尽数埋骨于西关。”
盛云昭心中百感交集又百味陈杂,片刻后,她才哑声道:“父亲可以说说我是如何被送到将军府的吗?”
盛宽不疑有他,身上的凝重气息稍缓,想起了那段久远的记忆,他有些粗犷的脸上多了两分温暖,“我还记得那一天,我被人特意引到北城外的山神庙里,就是在那里见到的你。
不,准确点儿说,先是见到的苍易,当时他做难民打扮,那时的他看着也才五六岁而已,那孩子大概是遭逢家变而过分谨慎警惕,开始还对我百般试探。
后来大约是见我对桓太子没有恶意,他才让人将你抱出来,并且说出了你的身份。
可那孩子实在让人不可小觑,将你交给我后,他并没有立刻跟着我一起走,而是在背地里观望了我几年,小小的孩子,可想而知”
盛宽每每想起当年的画面,都不由唏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自己的眼力不错,苍易的城府极深,行事也的确足够诡秘。
如此看来苍易的城府的确很深,盛云昭突然发现,她好像从来不太了解他。她沉默了片刻,“苍易的身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