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典妾(345)+番外

作者: 雁舞流年 阅读记录

说着,她又不忘再三叮嘱女儿,“千万莫要失礼了,尤其是一会见着知府大人的夫人……”看女儿双眼一亮,脸上又现出娇羞之色,她便拉着女儿嘻笑道:“傻女,婚嫁之事乃人生大事,有什么好害羞的?我吴娟的女儿又不比哪个差,要嫁自然是嫁最好的……”

这一句话说出,随在她身后的两个婆子和婢女忙不迭地交口称是。两母女顾盼之间自然更显几分得意。

正在说话间,却已穿过半片梅林,便看到林中的花亭。飞翘的八角,坠着铜制的风铃,风过时便响起不那么清脆的铃声。面积颇大的花亭,修饰着七色彩带,又在四角设着精美的宫灯,燃着无数的炭炉,让花亭中感觉不到一丝寒气。

这花亭,和梅园所在的问心庵不那么搭,过多华丽的修饰,让人只觉得这应该是某豪门的内花园,华美而精巧。可偏偏这花亭却是实实在在地盖在一间庵堂。而且是从庵堂建起之日便有了,多少年来,这梅园都是杭州城中贵妇们赏梅的最佳去处,自然也为问心庵带来顶盛的香火。

陆氏母女刚一走刚梅林,便有人瞧见了她们,有相熟的便笑着起身相迎。言笑晏晏,因是未出正月,便又说了一车的吉利话。

那陆娘子之女向晓雪目光一扫,却在众多贵妇中看到两三相熟的小姐妹。想来也是长辈带来参加赏梅会的。虽然面上笑得欢快,连声寒喧,可心里却暗起戒心。别看她一径抱怨,可心里却也知道能在这赏梅会中被正式介绍给这些杭州城中的贵妇对她的未来是怎样重要。

早几年,来梅园赏梅,不过是杭州城中贵妇们的小消遣。可自从几年前问心庵的慧心师太集合城中妇人开设了善堂之后,情形便不同了。每年正月里的赏梅会,各家女眷除了争艳外最重要的就是斗善了。谁家出的银钱最多?谁家能得到问心庵全年的佛灯供养?谁家能在善堂红榜上头列前茅?谁又能得到来年各家寺庙上头柱香的资格?无不是杭州百姓头半年密切关注的话题。

而这样尽显善心的一个聚会,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杭州名媛正式步入社交界的一个重要渠道。前年初次出现在赏梅会上便博了个头彩的席家小娘子,便因着远播的善名而嫁入京中,成了朝中高官的新妇。这样的美事,更刺激了那些云英未嫁的少女们深藏在内心的善良天性。也让赏梅会从某方面来说,渐渐变成了杭州城中另类的相亲大会。若是某家娶的新妇。是个没出席过赏梅会的,都不好意思大肆操办了。

向晓雪与小姐妹闲话着家常,却一直暗暗细细打量着四周的环境。虽然因着没有雪,梅林中因前日的雨雪泥泞不堪,让人兴不起赏梅的兴致,可看到这梅园中的布置,她还是颇觉有趣。因见对着花亭不远处搭着一座半人高的台子,她便来了兴趣。拉了平日交情好的蓝家小娘子笑道:“莫不是这园子里还要开戏?可是要跳加官不成?不过我还是喜欢看傀儡戏。还有,那瓦市里的口技杂耍……”

猛地收声,她自知自己说错了话。便有些尴尬地睨着身边只是微笑的蓝蓉,见她并没什么异样,这才放下心来。还待再说些别的什么,一旁陆氏已经唤她,便不再说话,只笑着点了下头转身离开。她刚一转身,便已经有另一个少女掩嘴笑道:“瞧她那张嘴,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好好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竟往那种地方跑,难怪我娘笑她是个没家教的。”

“那样的暴发户,哪里来的家教呢?我听说她娘更是一个……”声音一顿,虽没有继续说,却是低低地笑起来,又推了一下一直端坐不语,只是浅笑盈盈的蓝蓉,“你说可是,蓉儿?”

蓝蓉笑了笑,并不接话,只是垂下眉,正襟危坐。目光只落在自己未涂丹寇只显粉润本色的指甲上。她同这些自幼被宠大的女儿们不同,虽也算是富户,可因着父母早亡,寄居兄嫂身侧。虽年少,却早晓世事,自知兄嫂再好也不会为她这孤女盘算太多。这次托了亲戚得以入梅园赏梅,实是把这次聚会当作一次不可错过的机会。自然也就比他人更加倍小心谨慎。

目光掠去,看到陆氏拉着女儿挨个桌子引见那些长辈,蓝蓉只是垂下眉淡淡浅笑。虽不是见多识广,可眼下在座的诸人她却是识得的。且不说别的,单只看座位就知道这些人不过算是普通贵妇,杭州城中最有势力也最富有最尊贵的那几位还未曾来呢!那么早过去献殷勤,岂非白费功夫。

心中正想着,她已经留意到自梅林中又有一行人走了过来。远远的,只见着当先的是一个衣着华贵、面容清冷的妇人,挺直了背脊,抬高了头颅,缓步而行,走路的姿态是那种可以用贵气或是用傲慢来形容的姿态。在她身后两步,被众下人簇拥着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双丫髻,粉雕玉琢般的清丽容颜,身上穿着的白狐裘也极华贵。手中却是牵着一个四、五岁大小的童子。黑溜溜的一双大眼极亮,眼珠转来转去,似乎看什么都觉得有趣的神情,不过是往花亭中走这几步的功夫已经几次要挣开少女的手跑开。

刚看清那妇人的面容,蓝蓉便已经站起身来,虽走了几步便被其他起身相迎的妇人们挡住了身形,不得再近。却仍是尽量保持着优雅得体的姿态,以期能被那妇人看到一眼。

这位杭州大户朱家的当家娘子云氏,她虽未曾被人引见过,却也是认得的。想来,这位素来少出席应酬的娘子也是为了带自家小娘子出来见见世面才破例出席赏梅会的。至于那男童。想来应是朱家的独子。真是可惜,朱家子息不枉,偌大农业,竟只有这小小一个童子继承香火,若是有长子……

上一篇: 传家 下一篇: 大唐女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