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冠(117)
薛崇简一笑,丢开手里的昆仑奴面具,拉着李持盈推开前面的人群,缓缓向行。
欢笑与叫好声渐近,李持盈仰起头来,便能看到远处竖起的围杆上相连着的铁丝上 ,盈盈而行的红衣少女。都说天下伎者尽出于宫廷,可事实上在民间仍有许多她之前未 曾看过的把戏。就象这样的杂耍之技,在宫中就不似民间这样有趣。
正要挤进人群中,看得更清楚些,却突觉身后一人轻轻撞了她一下。李持盈被撞得 身子一晃,回过头去便要喝斥出声,还好及时醒起这是上元夜,身前身后的也不是她的 奴婢。
敛去怒容,她回眸看着那个紧张无比的素衣少女,微微一笑:“不用怕,我不会骂 你的。”
她虽是温言劝慰,可不知为什么,那少女竟是无法缓解紧张的情绪。咽着口水,突 然手一伸硬把一封信塞进了李持盈手中。
李持盈一怔,也不看信,在少女转身要走时立刻伸手抓住她的手腕。柔声问道:“ 是谁要你把这封信给我的?”
少女被她抓牢,又是紧张又是害怕,说话都带了些哭腔:“县主,不是奴婢……”
挑起眉,李持盈眼中现出一丝厉色,可声音却仍是温柔:“你只要把事实告诉我就 好了,我不会叫人责罚你的。”
咽了下口水,少女不自觉地把目光转向远处。李持盈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却根本什 么都没有看到。听到少女哭道:“是一个寺人给我的,我真的不知道……”
淡淡一笑,李持盈松开手,任少女仓惶逃离,这才拉了薛崇简寻了处安静的地方, 拆开那封没有上下款的信。
笔迹也是陌生的,甚至是刻意写得粗劣。可不知为什么,李持盈一展开信就突然想 起了白天曾远远望着她的高力士。
“吐蕃?”挑起眉来,她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生气。
与吐蕃之争,从古至今,就没有休止过。就是年前,边镇还纷争不乱。如今锋烟未 散,吐蕃就已经来信,娶唐室公主结秦晋之好。这样的事情倒也不算出奇,可让李持盈 没有想到的,安乐竟然在李显面前直接就提了她的名字想让她这个县主远嫁吐蕃。
“安乐实在是太过份了”从李持盈手中接过信,薛崇简只粗粗看了一遍,就立刻揉 碎了手中的信,直接吼了起来:“我这就去找她和亲?她这个堂堂大唐公主,怎么不自 己去和亲呢”
“表哥”及时拉走暴怒的薛崇简,李持盈压下心头不悦。淡淡道:“你不用这么生 气,就算安乐这样提议了,圣人也未必会真个答应的。且不说别的,就是我阿爷也不肯 的……”她没有说得太明,可薛崇简却立刻笑了起来:“说得不错,四舅父那么宠你, 怎么敢答应让你和亲土蕃呢”
虽然李旦行事低调,可身份、地位和从不张扬出的势力都摆在那里。就算是李显, 也不可能毫无顾忌地逼迫于她。可是,如果真是阿爷撕破了脸皮断然拒绝,似乎也不是 太好。
仔细想了想,李持盈歉然低语:“表哥,你莫要恼我……”
薛崇简闻言,不解地望着李持盈,一时不能明白她为什么突然要这样说话。李持盈 也不解释,只拉着他大笑着挤进人群……
今夜,且抛开一切烦恼,只为上元繁华之夜而欢笑吧她在心里默念着,可抬头望着 薛崇简脸上灿烂的笑容,却到底心中有些心酸。可惜了,之前才答应了表哥不会出家作 女冠的。不过一夜,便要反悔了……
“表哥,我知道你的好,你也是知道我的心意的吧?”哪怕是我失言了。可,就是 姑母不也曾出家为冠吗?我今日效仿她避祸为冠,他日也不是不能还俗的……
可不知为什么,心里作如此想了,却仍觉忐忑不安。仿佛,她正在渐渐远离面前这 个笑容灿烂,目光温柔的男子……
灯火灿烂,远处不知谁家丝竹悠扬。身边尽是欢声笑语,灿烂笑颜,可她却心中揣 揣,竟是这样无法安下心来……
第八章 神龙末年那些事
神龙三年(公元707年)正月,长安城里最轰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的事件,就是 三千宫人出宫赏灯却逃逸过半的闹剧。
虽然事后皇帝一笑置之,不仅没有追缉逃逸宫人,反倒另下了诏令言说宫中放出大 批年长宫人。在明面上算是恩释了这些逃逸的宫人,揭过了这一丑闻。可明了内情的权 贵,难免仍在私下窃窃偷笑。
相形之下,相王府的崇昌县主上表言说欲出家为冠的事情,就不那么引人注意了。
李持盈的上表,虽然言词恳切地表明了她一番向道之心,可最终并未如愿。李显不 过令人笑着来劝了两句,便把那份奏表转到了相王府。相王李旦阴沉着脸不言不语数日 ,却把奏表压下,避而不提。反是薛崇简,很是上门闹了一场。到最后,还是李持盈软 语相慰,他才放下立刻寻冰人来上前提亲的打算。
不管这份奏表过与不过,可李持盈深觉自己已经表明了一种姿态。就是最后没有做 成女冠,可哪怕是安乐也断然不敢再说些不着边的提议。
到底道教乃是大唐的国教,出家为冠,就是侍奉始祖,乃是有功于家国的大事。安 乐再嚣张,于这些事上还是有分寸的。这时候,她只要小心不再惹出别的事情,那和亲 吐蕃之事,再也落不到她头上。
可是,和亲的事儿虽然落不到她头上了,却总还是有人会做牺牲品的。只是,到底 会落在哪个李氏宗亲的宜嫁女子头上,就不是她能知晓的了。在避开锋芒的同时,再去 同情那个代替她成为牺牲品的人,未免就太过虚伪,连她自己都觉得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