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同人)混在开封府(207)
祈奕便添油加醋:“谁说不是呢,他不修德,受些教训也是该着。只不知道庞太师何等心思,竟然大动干戈,添油加醋把他庞府之事嫩说成天下事,人家教训他一个,他偏偏说成是别人仇视皇亲国戚仇视朝廷,惹得皇兄也动了怒,下旨限日勘破严加惩处,庞太师还私自篡改,说成是限日不破,要包大人请辞开封府府尹之职。”
李太后顿生恼怒,把桌子一拍:“这还了得!来人!”
祈奕慌忙拦住驱散了内侍:“干娘息怒,您这是?”
李太后急道:“当然是摆驾金銮殿,跟你皇兄理论啊?”
“这怎么成,要知道后宫不得干政。”
李后怒道:“难道就这样放任不管么?”
祈奕忙着附耳道:“朝政不管,您可以管媳妇管孙子啊。”
太后一愣:“哪来的孙子啊?”
祈奕附耳一阵细语。
李太后顿时眉开眼笑。
二日后,金銮殿。
群臣叫起,仁宗临朝。
国事理顺,群臣颂扬。太监正要宣布无事退班。庞太师忽然出列奏报:“臣启圣上,开封府府尹包拯在办理安乐侯被掳掠一案,刚愎自用,颟顸无能,敷衍塞责,至今真凶不见,置圣上口谕不顾,实有尸位素餐之嫌,老臣伏请圣上将他严惩罢官,削职为民,以儆效尤,以正视听。”
仁宗闻言也想起这回事儿来,不免动问:“未知包卿如何处理安乐侯被掠一案?”
包拯便道:“微臣启奏圣上,安乐侯被掳掠一案经臣查证,其实并无什么江洋大盗江湖势力,乃是安乐侯不顾朝廷禁令,以官宦之身,行狎妓之事,之所以被人捆绑高挂树梢,乃是因为与人在妓馆争风吃醋所致,臣已经下令艳芳楼关闭取缔,还请圣上明察。”
仁宗听出包拯话里端倪,皱眉问道:“什么妓馆?安乐侯不是自府邸被掳掠么?怎么扯上妓馆争风?”
老螃蟹见事情暴露,忙着插嘴:”老臣......“
仁宗厉声道:“太师,朕问的水是包拯!”
庞太师涨红了,闭上暴怒鹰眼:“老臣知错,圣上赎罪。”
包拯这才言道:“臣已经查证详实,安乐侯自从禁足期满近一月来,日日留恋教坊妓馆,狎妓玩乐,更有甚者,我朝之中有不少官宦留恋与这等烟花之地,微臣正要启奏圣上,是该行令煞一煞这股不正之风了。”
闻听许多官宦流连妓馆,仁宗震惊:“这还了得,包卿,着你详察此事,三品之下升迁罢免,包卿酌情处理,不必报于朕听。”
对于包公如何处理庞家父子,仁宗这里想和稀泥不想干涉。
熟料庞太师不想放过,偏要纠缠:“老臣启奏圣上,包拯这分明是搪塞之词,就算安乐侯流连妓馆,掳掠皇亲也是大罪一条。包拯你是因为一向仇恨宗室皇亲,因此才对罪犯网开一面,不予追究,包拯这是肆无忌惮挑战皇亲国戚,践踏皇室尊严啊,请皇上明察!”
包拯当即反驳:“太师爷不要危言耸听,诋毁忠良,微臣对大宋对朝廷耿耿忠心,可对日月,还请圣上明察。还请圣上追究太师篡改圣旨一事。”
庞太师包拯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双方一致要求仁宗,将对方绳之以法。
这种戏码经常上演,谁也没倒过霉,每每倒霉的都是劝架之人,是故,两班文武一色装聋作哑,作壁上观。
八贤王襄阳王心知肚明安乐侯倒了谁家霉,老哥俩很看不惯仁宗怕老婆,也以为安乐侯就该这般收拾,天子不问,他们很默契缄默不语。
仁宗在上左右为难。也知道八贤王不做声就是偏向包拯。只得宣布退班,排驾御书房,并令庞太师包公伴驾,想要私下替他们和解。
这边太后早得了消息,原本要起驾,略一思忖又打住了,吩咐祈奕:“你去传我口谕,将包拯庞籍一并申饬!”
祈奕没想到这样,不由惶恐:“母后,您不写旨,孩儿要怎么说呢?”
太后言道:“把事情说清楚就是了,如何措辞,你自己斟酌。”
祈奕便带着小安直奔御书房而来。
小安子一声吆喝:“太后懿旨!包拯庞籍跪接!”
这两人忙着跪下了。
这是祈奕除了那次朝拜之外,第一次让大臣跪在眼前。
等两人跪下:“臣包拯(庞籍)谨遵太后懿旨。”
祈奕开口言道:“太后有话问包大人,哀家所令百里选妃之事因何毫无进展?包大人是否以为些许狎妓争风之事比国祚子嗣更重要?”
包拯忙着磕头:“回太后话,微臣不敢!”
祈奕道:“太后说了,包卿是个忠正之人,绝不会不分轻重,之事宗庙社稷要紧,着包大人心无旁骛,会同八王爷参商办理,不得有误。倘若有人故意骚扰阻拦,意图破坏皇上选妃诞育之事,三口御铡不轻饶。钦此!”
包拯正愁不得脱身,忙着磕头告退。
祈奕咳嗽一声道:“庞籍听宣。”
庞太师磕头道:“老臣领旨!”
祈奕道:“太后说,太师养子不教,教子不严,狎妓争风本不干哀家之事,只是太师不该不分轻重,以些许小事滋扰宗庙子嗣之大事,更不该不顾体统将安乐侯狎妓一事渲染的人尽皆知,给圣上添堵,给朝廷抹黑,只是太师安乐侯乃是朝廷重臣,不该哀家后宫管辖,然贵妃乃是太师之女,侯爷长姐,受朝廷诰封不思报效,有约束不力之过,现罚俸一年,皇觉寺修身抄经一年,除非宗庙子嗣得继,不得提前返朝。钦此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