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同人)混在开封府(232)
这一夜,石母几乎未眠,蒸了一夜的馒头包子。沈柔则连夜替神木纳鞋底儿做了一双绣花寿字鞋。
黎明,石永靖一家子拜别老母,洒泪上车。
祈奕最后与石母作别:“您老放心,今日走得一家三口,我保证来日全须全尾还给老夫人,只多不少。”
石母含泪而笑只作揖:“承蒙公主金口。”
祈奕心中笃定,当然要金口才成,否则玉瑞岂不没希望了。
此去草州桥俱是官道,也不怕绿林剪径,祈奕等晓行夜宿,日行百里,十八日晌午十分到达,正好赶上在家吃午饭。
石永靖一家子被安置在侯府跨院,祈奕姐弟依旧回归坟堂安歇。
隔日,祈奕姐弟边忙碌起来,准备三牲祭品,纸船纸马纸币一起花了。兄妹三个三拜九叩,烧了祭文,洒下祭酒。粥蓬这些日子一直开办着,坚持了三月之久,灾民越发多了,之前一两银子一石米,如今一两银子只能买回两斗,米价翻了五六番,仁宗赏赐给祈奕万两银子几乎告罄。
贵叔来寻祈奕商议,是否将粥蓬停办一些日子。
祈奕施粥其实也没有什么远大宏图,不过是传承白家家风,救济救命,再有祈奕也有一份私心,为玉瑞积德。祈求白家能有子传承。“贵叔可曾听闻赈灾钦差到了州府没有?”
白贵摇头:“民间传言传了许久,只是没见官府开仓放赈。”
祈奕向来不过问账册,因问:“不知道所余银钱还能支撑几天?”
白贵言道:“幸亏年前听小姐吩咐一次库存五百石大米,那时灾民少些,米价也还低些,只用了一千两银子。无奈我们这里施粥消息传出去,方圆百里灾民都赶了来,小姐又说了管他们吃饱,那些灾民一人能吃下一斤米,最初只有几百人,三五石,顶多十石米尽够了,后来越来越多,一天需要十五石,如今已经需要二十石了,估摸而后还要增加。”
祈奕大吃一惊,三十石?这传到汴京,被有人心在仁宗耳朵里一挑唆,还不成了啸聚山林吗?
我的乖乖,仁宗纵然不相信我们白家拉部队了。只怕那些别有用心的文武大臣,庞老贼,徐老贼呢?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
祈奕迅速跟白玉堂商量,不许迅速打消这个隐患,让那个仁宗成为自己铁杆信徒。兄妹再三商议决定跟仁宗诉苦,让仁宗了解,祈奕既是个懂事明理的御妹,也是个有些小心眼小算计娇娇御妹。绝非刘氏那般算计百出志向远大雌本枭雄!
祈奕迅速写好信笺,左修右改,左看右看,像个十足张狂任性的娇娇女了。避过白玉堂伸出的手,直接交给小金子,命他火速传递回京。
小金子不明所以:“钦差大人四月才到呢,而今报告什么?”
祈奕冷了脸。
如菊出言呵斥:“公主大,还是你大?”
小金子缄默而去了。
隔天一早,仁宗一边派人敦促庞煜早早动身,一边笑微微来见母后李太后:“母后,御妹来信了,儿臣念给您听听!”
祈奕奏折:
皇兄见字如晤:
臣妹自正月起替皇兄施粥放赈,本以为花费不多,不予跟皇兄计较。熟料米价飞涨,灾民有增无减,赈灾钦差迟迟不至,皇兄所赠万两银钱行将告罄。
想臣妹青春不再(超过大宋婚龄十三岁已经三年矣!)名誉不再(被退婚遗弃),唯一剩下万两妆奁银一个优胜点,却也行将不再。
泪流满面啊!!!
臣妹翘首盼望皇兄早派钦差,解救灾民,也解救臣妹!
再有,皇兄您要记得嘱咐钦差,归还臣妹所垫付妆奁银子,使臣妹有银钱防身,不至惊慌失措。切记,切记。
臣妹玉衡敬上!
某月某日某刻。
李太后忙着洗耳恭听,听着听着,脸颊之上带了笑:“玉衡是个真诚善良孩子,她其实不是问你要银子,当是提醒皇帝灾民太多,恐怕生变,必须尽快安抚。再也是担心无有银钱,粥蓬难继!皇儿务必要警醒国舅,切勿玩忽职守,酿成灾祸。”
仁宗脸上带了肃穆:“早知陈州地面灾情至此,朕就该委派锦衣候为钦差了。他跟御妹出身陈州,必定能够体恤灾民,只是如今,怕是不易,唉!都怪朕,不该一时心软!”
李太后了然点头:“贵妃想让国舅立功也是人之常情,多警惕些勿使其误事也就是了。”
不说仁宗下令催促庞煜着他即日起程,却说庞太师在府里暗暗叮嘱庞煜:“此去陈州要格外小心白家兄妹,切勿让他们抓住把柄。”
庞煜却是满不在乎:“我手握圣旨,又有亲兵护卫,怕她们怎的?不过绿林草寇尔!”
祈奕一边给仁宗写了书信,一边轻点库银,还剩下千两白银。白贵告诉祈奕,这还是他特意节流,预备奉还白玉堂。
祈奕估算一下,千两白银可买四百石米粮,支撑到钦差降临应该没有问题。吩咐白贵:“速速换成大米,不然又该涨价了。”
白贵担心:“如今灾民见天增加,这些米粮撑不过十天,老奴担心,一日停开了粥蓬,怕要生变!”
祈奕大惊:“如何生变?”
白贵颤声道:“抢大户,前些年流民吃人也有过......”
祈奕吓得浑身冷飕飕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忙扬手制止了:“且不会呢,义兄的白银万两不是还在么?实在不行就动用这个,决不能前功尽弃。”白贵答应一声,正要去。祈奕又道:“贵叔说得对,日聚千人可不是玩的,麻烦贵叔将这里远亲近邻中精装汉子后生组织起来,左不过他们眼下无事,不如叫他们跟着张行王清学些基本格斗技巧,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