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255)
下回你再有事,无论好事坏事,人再不会睃你。
这也是许多京官为何卖字画也要走人情的道理。
荣府虽然说不办满月。
但是,四王八公这些人家,陆续有人上门送礼。
也有觉得荣府必须奉承的,有主母亲自上门。
也有觉得荣府值得维系的,亲自写了书函让大管家上门送礼。
这种来往,一般不会超过二百两。
石梅都一一收下,让贾珠贾琏兄弟两个登记造册。
让赖大入账。
赖大会在礼单上添加注解,谁谁属于还人情。
谁谁属于走人情。
但是,无论走人情,还是还人情,下回人家里有事,荣府必须人到人情到。
新年新开始,上年的旧账,钱财平衡后,就要入库封存。
新年重新建账。
石梅便指导贾珠贾琏更换家里私塾开支账册。
石梅自来了荣府,婚丧嫁娶,教育经费,都分门立帐。
再不是从前那种模式,管他什么人情,都是一本儿。
当然,若红白喜事,那当然是分门别类。
这里说的是荣府开支明细账。
贾珠贾琏整理私塾的账册。
什么内容?
就是私塾先生与学生每月的月例,日常的份额。
除开月例与节礼,私塾学子每天的菜式都有定例。
每天鸡鸭鱼肉换着吃。
一般都是三荤两素一汤。
早膳:鸡蛋,鸽子蛋,牛奶,胭脂米粥,碧米粥、燕麦粥。
一屉鲜肉包子,鸡蛋大八个,不够可以再添。
这是必须吃的早点。
另外,还有鸡腿、鱼块、酱肘子。
这个属于自由选择。
第97章 族人早该摔打了
石梅之所以吩咐增加这些硬菜, 是考虑到孩子们每天晌午要练功一个时辰,才能吃午餐。
早上吃不好, 晌午就没力气练功。
这些个早点的原材料,虽然费什么银票,却是很费功夫。
奶牛是自个家奶牛所产,需要专人伺候。
石梅还要求牧童学会吹笛。
奶牛有幸福感, 产奶更有营养。
张氏贾敏两个都要产子。
石梅预备科学养儿。
拟定八个月以后,给孙子外孙添加牛奶。
鸽子, 也是自个在翠微山上放养。
这也得专人伺候。
虽然,石梅养鸽子不光是为了吃蛋。
胭脂米、碧米、燕麦, 都是御田出品。
冷水稻田含有稀薄的灵气。
生长的周期长, 营养价值高。
一石胭脂米碧米, 得要四五两银子,还有价无市。
鲜肉包里的鲜肉, 也不一般。
荣府自家日常所吃的猪肉、鸡肉,都是自家豢养。
这个猪崽,可不是一般的猪。
乃是张珏发明的新型养猪法。
是捉了野猪崽子养大,跟家猪杂交的后代。
养法也不同。
猪崽子不圈养, 不吃泔水,放羊般放养,自己个找吃食。
当然, 为了方便猪崽儿觅食,果园的的空地栽满了番薯,山药。
猪崽子随便拱, 剩下的才会收割。
然后,石梅还吩咐,每天必须定时驱赶猪群,让猪崽满山遍野的游荡,自由自在的觅食。
这种猪子,肥肉少瘦肉多。
石梅给它起个名字,叫‘运动猪’。
荣府出产的这种猪肉,如今已经受到勋贵人家的追捧。
养猪可不是养鸽子养鸡,翠微山养不了,得从东省地运送进京。
真是费时费力。
贾珠贾琏俩奉命建立新账的后果,觉得家里太过糜费。
双双跑来跟石梅纳谏。
“祖母,孙儿觉得私塾里的伴读太多,每一个人一年差不多就是一百两,我们每人一个伴读足矣!”
石梅拍拍两个乖孙子。
“你们能够想到节流,这很好。
不过,这事与事不同。有些事不能铺张,有些事却不能节省。
像我们荣府,你就是再欠债,也不能穿戴破衣烂衫。
这是朝廷的体面。
再一个,教育经费不能节省。
为什么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干什么都需要学问。
做官就不用说了,你必须得是两榜进士。
做生意也需要学问,你得会记账算账,还要知道朝廷的税务制度。
不然偷税漏税,给朝廷查出来,就触犯了律法。
做武官不光是武功好,也得有学问。
带兵打仗的将军得懂兵法谋略啊?
总结一句话,就是各行各业,都需要文化。
所以,这教育经费不能省。”
贾琏挑眉,小声问道:“可是需要那么多伴读吗?”
石梅一笑,这小子还知道避讳。
石梅说道:“伴读啊?我问你,什么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吗?”
贾琏道:“知道,就是人多好干活。”
石梅颔首:“对!
你们将来要担负起兴家立业的重任。
常言道,双拳难敌四手。
你瞧瞧,咱们家用了多少人啊?
珠儿,你父亲请了那一屋子的清客,匠人,还有个老先生山子野。
这些人究竟做什么呢?都是你父亲的帮手,有了这些人集思广益,你父亲的差事才能办的完美。”
贾珠颔首:“明白!”
贾琏却道:“可是,二叔请的都是外人啊,也不需要费时费力从小培养……”
石梅一笑道:“嗯,这话问得好。需要人可以去外面聘请,何必费时费力呢。
这里有一句古话,叫做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你们倆知道这话的含义吗?”
贾珠贾琏一起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