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278)
真是不如养个叉烧。
这事儿还不怪人余家。
人家撵他回家,他自己赖皮,非跟余小姐一起。
贾敬便把剩下的年货一半分成三份,自己留下一份,其余都分给族人。
荣府这边首先是让贾政带着贾珠贾琏押送了五万银子去户部还债。
杜尚书收下银子,不免又去嘉和帝面前把荣府褒奖一番:荣府这位老太太真是信人。
这也不是杜尚书小题大做。
户部年年上门催讨,也没人愿意还债。
纵然还债,也是一万两万的往外挤。
这还是一般人家,有些宗室王公之家,干脆把户部的官员往外赶,甚至根本不开门,把户部当成叫花子对待。
石梅这里不知道杜尚书又把自己当成了楷模褒奖,带着孙子们写签字,按照花名册给后街的族人送年货。
贾珣与贾珃今时不同往日。
按照时人的说法,那是鸟枪换炮,改换门庭了。
两人如今都住在街面的宅子里,三进深带着跨院的宅子。
将来生上两儿子无需买宅子。
最打眼的变化,就是他们的穿戴,完全就是荣府嫡枝少爷的派头。
石梅统一给他们定制的灰鼠皮大氅,貂皮出锋的棉袍,貂皮的帽子。
式样都跟贾珠贾琏一个样。
走出去就是一群大宅门里的大少爷。
贾珣的媳妇一身石榴红缎面银花,白狐皮出锋的袄裙。
同色的昭君套,衬得她肌肤赛雪,活脱脱压了后街小媳妇们一等。
而且,石梅还给两位侄子每家一百亩两田,已经在官府过户。
这两人如今都是京郊的小地主了。
而且,大家伙子还知道了,他们做生意不是按照掌柜领俸禄。
而是所有的盈利,刨开费用之外,都是跟嫡枝五五分账。
还不用担心纳税,不担心街上的混子捣乱,有巡街御史,还有锦衣卫贾赦的旧部看护呢。
一个月孝敬他们一顿酒席,年节一份年货,保证你一年平安无事。
这些都是嫡枝在操办。
这高低一比较,许多人红了眼睛。
首先是贾敬的庶出叔叔贾代修心里不平衡了。
他找到贾敬:“大侄子啊,这等好事,你怎么不学学呢?”
贾敬摊手:“五叔啊,您说话的凭着良心啊!
当初侄儿是极力说服贾璜,贾瑕侄儿出来经商,可是您老当时犹犹豫豫,一直没有回话。
贾珣与贾珃本是被婶娘说服,他们自然跟着婶娘。
这事儿闹得侄子在婶娘门面很是落面。
侄儿的号召力还是比婶娘差了一大截。
西府那边的人就愿意替嫡枝分忧,咱们这边就没人伸手。
唉,还是侄子的威望不够啊!”
贾代修也是脸上一红。
他的三个儿子算是废了。
一个个混吃等死,唯一优点,就是每人给他生几个孙子。
贾代修就说了:“大侄子啊,我就把贾璜,贾瑕交给你了,你安排吧。”
贾敬就说:“不是听说贾瑕侄儿立志要入学吗,怎么不读了?”
贾代修摆手:“你也知道,他爹是个病秧子,如今成天瘫在床上,全靠他娘在伺候。
两个孩子,小的一个还小,贾瑕不出来,叫谁出来?
再者,你六叔也说了,他再考十年,也是无望。
贾璜也是。
算啦,咱们没得那个命。
听说金陵老家的族人,儿子都是十五队就上街面讨生活。
这一次跟着去江南,金陵的老家的孩子就比咱们京都的孩子出彩。
我这脸上真是无光。
贾璜今年也十七了,贾瑕也十六了。
按照金陵的规矩,早该自找饭辙,我们娇惯了。
你看那贾斑贾数贾玫,一个个都有出息。
贾敦已经成了私塾先生,大侄子你瞧瞧,咱们这都养了什么东西。
金陵出了三个秀才,咱们这儿一个也没有。
唉,不说啦,今后,谁再说生活无着落,格外要钱要米,大侄子只管告诉叔叔,我大嘴巴子抽他。”
贾敬就说:“不如这样,这个十八,侄儿摆酒,咱们商议商议,看看别家还有谁愿意出头帮忙。
只要是铺子一开,一百亩良田,侄儿马上过户,一刻也不耽搁。
但是,五叔,咱们一句丑话说在头里,这一百亩地只能传家,不能专卖。”
贾代修马上就要增加二百亩,心花怒放:“这是自然,你六叔哪里我去说。”
贾敬道:“择日不如撞日,侄儿就跟着五叔走一趟,亲自去接六叔。
只是,六叔家里的贾齐似乎身子骨不大好。
六叔只有一个儿子,做生意虽然有伙计,贾珣贾珃都是亲自进货,找货源,可不是轻松的事情啊?”
贾代修道:“找他不是为了让齐儿参加,是让你六叔劝劝其他族人,即便他不出人,也要表示支持才成。“
贾敬颔首:“您二位是族里硕果仅存的长辈,理当以您两位马首是瞻!”
贾代儒果然愁眉苦脸。
这个贾齐的媳妇生了儿子,才刚二岁。
贾齐却病病歪歪,就没好过。
贾代儒也有三个儿子,前头两个都
夭折了,只剩下这个,又是这样。
五太太与媳妇成天抹泪。
贾代儒也是心焦不已。
贾敬摸摸他孙子贾瑞。
贾瑞顺势就抱住贾敬的腿杆儿:“大伯父!”
贾敬抱起贾瑞:“好小子,长得挺结实。”
贾代儒道:“叔叔也就这点念想了。”
贾敬抱着贾瑞进去探视贾齐,说了几句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