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306)
好容易到了府城,找当地的叫花子询问,可是许多人说的都不一样。
有人说,杭州城有个姓贾的将军,有人说不在杭州,在苏州。
又有人说,不是苏州在扬州。
还有人说不是扬州,不是苏州,是金陵。
我们完全糊涂了。
后来,我们决定,无论舅舅在哪里,外祖母与小舅父肯定在京都,我们就干脆随着一些流民往京都来了。”
流民?
石梅心里打个噔。
如今还有流民吗?
石梅安抚姐弟睡下了,然后找了金大问话。
金大说道:“的确还有流民,不过只剩下少部分,官府一般都是把人往家相送。
真是不知道,这两姐弟如何躲过衙役的盘查。”
石梅笑道:“他们会说官话,骗人家衙役说是京都人氏,跟大人失散了。
人家还帮着他们搭船赶车呢!”
金大道:“到底是老公爷的血脉……”
然后又怕石梅多心,这个姑娘必定是庶出。
石梅却道:“给你们大爷去信,让他调查一下沭阳县叶家出了什么事情。
若是他妹妹真的被人害死,不能这么算了。
还有,打听一下叶姑爷的死因,若真是卧底死了,这对姐弟应该受到朝廷的恩养。
让你大爷关注一下,拨动一下西安将军。”
报仇什么的就别提了。
斥候死于非命不知凡几,别人能去,为何叶家的儿子不能去?
这官司打到金銮殿,也打不赢。
如此只能退而求其次,争取最大的好处。
这对姐弟要立足,必须有个相称的身份。
至于毓慧的仇恨,当然要报。
不然,别人以为荣府的姑娘好欺负。
老女人忒狠毒。
儿子竟然要送进宫阉割,想必女儿也没有好下场,不落烟花算是仁慈了。
这种恶人,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这种任凭族人糟蹋子嗣的家族,也该让他们尝尝被人摁着四肢阉割的滋味。
翌日。
石梅招了张氏说话,让叶筠姐弟拜见了张氏。
然后,石梅与张氏商议之后,决定让叶筠姐弟暂时跟着毓秀。
毓秀当初份毓慧的关系比较好。
如今白锦堂不在家,叶筠叶筝去了正好跟白雅娟作伴。
白雅娟如今不自闭了,但是依然胆子很小,不喜欢出门,上学堂也是少言寡语。
或者跟叶筠同病相怜,能够处的好。
张氏也觉得此法可行,让人去请毓秀。
白雅娟不喜欢上学堂。
故而,毓秀亲自教导女儿学针线。
得知妹妹死了,毓秀顿时愣了。
妹妹还比他小几个月,竟然死了,得知是去年夏日殁了,毓秀顿时哭了。
她怀疑,若非刚好在陪读遇见贾珍,只怕她前年就殁了吧。
毓慧的运气太差了。
大哥就在江南,为何不求助?
生死攸关之时,当初出嫁的气话,算什么呢?
虽然毓慧死了快一年了。
毓秀还是换了一身素雅的衣衫,这才到了荣庆堂。
然后一件叶筠的小模样。
毓秀顿时哭得泪眼婆娑:“你母亲怎么这么傻啊,大哥就在江南,面子比命还重要吗?”
叶筠也哭得凄惨,她很后悔。
若是早点跟奶爷爷打听,一回沭阳县叶家弯就给舅舅去信求救。
伯祖母肯定不敢那样磋磨母亲。
母亲或许就不会死了。
石梅等他们哭完了,这才说道。
“我这里精神头有些短了,有蓉儿璋儿,还有元儿几个大的要照顾。
你嫂子身边有两小的,这两个孩子,在你兄长跟叶家交涉之前,想托付给你照顾,你意下如何?”
毓秀就抱着叶筠与叶筝:“没有问题,我眼下正在教导雅娟学针线,正好让筠儿一起。就是这个小子……”
叶筝五岁,上学堂也可以了。
石梅便问叶筠:“府里有私塾,你表姐,你几岁?”
叶筠道:“回禀外祖母,外孙女儿今年八岁,三月的生日。
筝哥儿五岁,在家母亲也教导我们读过书认得字。”
石梅颔首:“这样正好。
那元春就是你姐姐,她今年八岁,正月生,比你大。
你可愿意跟着一起上学?”
叶筠颔首:“外孙女愿意。”
石梅道:“你弟弟呢,在家里可读过书?”
女孩子还好说,左不过练字,学针线。
半天学文体,锻炼身体。
男孩子就不成,若是没好好读书,插队上私塾,就有些勉强。
贾琮已经开始背诵诗经了。
叶筠道:“父亲去世,弟弟才三岁,还没得及教导启蒙。
后来母亲病了,不过是外孙女儿教导他几个字,眼下还只读过三字经与百家姓,别的都没有学过。”
这个进度只跟贾蓉一样。
贾蓉还是不爱学习的秉性,也背诵了百家姓与三字经。
眼下在读千家诗。
这孩子倒是可以托付给贾敬一起带着教导。
三五天教导一回,其余时间,自己背诵。
石梅就跟叶筠说了贾蓉的情况,建议下次贾蓉上课让叶筝跟着。
两人也可以作伴儿。
等明年,再一起上私塾。
明年李先生只怕也要科举,府里又要换先生了。
叶筠能够得到收留已经很感恩,眼下还安排上学堂,当即就拉着弟弟给石梅张氏磕头。
乖巧的让人眼睛发酸。
叶筠很聪明,没有询问有关自家的仇恨。
她从方才外祖母的话里已经听出来了,外祖母已经给舅舅去信,或许,那些恶人很快就能受到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