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333)
这一回算是沾了贾琏的光,她很高兴能跟水家陈家梅家的小姐成为朋友。
其实也不晚,元春今年十岁,选秀还有三年时间。
三年时间,该认识的都可以认识了。
张氏这边回家,就把得到的香兰送去葳蕤轩给贾敏。
剑兰送去榴园给大姑子毓秀。
贾敏之前因为青玉身子骨不如贾府的几个侄子健壮,没去燕国公府做客。
毓秀却是因为离异的身份,没被邀请。
今日是为了相看,毓秀跟着去不合适。
张氏回家转赠一盆兰花供她欣赏,算是抚慰。
石梅闻讯,心里对张氏的周全很是佩服。
同时也很同情张氏,这样子兼顾上上下下,多累啊。
亏得贾珃的媳妇,贾珣的媳妇都在府里帮忙照应。
不然,张氏真是够呛。
贾珃的媳妇能干标致,一边在府里帮衬,还要兼顾贾珃。
照顾的妥妥帖帖。
只是不知道为何,成婚两年都没有喜信。
石梅自己替她把脉,身体一点问题也没有。
又请了王太医替她诊脉,也说没有问题。
石梅又怕贾珃的问题,也替他请了平安脉。
两口子都没有问题,就是怀不上。
故而,石梅的欢喜变成忧心。
一直这样用着刘月娥倒是顺手。
但是,刘月娥二十不开怀,贾珃急得到处替他媳妇寻找秘方。
贾珃是孤儿,希望延续血脉的心情可以理解。
石梅就觉得有一份责任。
石梅想,是不是让刘月娥去古董店帮忙,又怕她多心。
犹豫着没有开口。
石梅想着,是不是刘月娥娘家不顺,压力大才怀不上。
刘月娥大弟弟也读过两年。
她小弟弟十二岁,兄长退学成婚,让小弟弟接着读。
她大弟媳妇就容不下,闹着要分家。
刘月娥弟弟赌气,跑去木材行做学徒。
结果,师傅不教导技术,还要给师傅洗衣做饭伺候孩子。
刘月明太累了,有一次不小心打破了师傅喜欢的紫砂壶,被刻薄的师傅打得鼻青脸肿。
贾珃得知之后把人赎出来送回家,弟媳又开始闹腾。
反正是大媳妇容不下小叔子吃闲饭。
据说根本原因,是刘月娥的弟媳妇觉得当初刘月娥的嫁妆太多了。
嫁姑娘用了一百两,娶媳妇只有二十两的聘礼。
并且埋怨婆婆,男方五百两的聘礼回去二百两足够了,竟然还多给一百两,败家不败家。
像她的父母,二十两聘礼,回来只有五两,照样当家里事。
只要生了儿子就能硬气。
刘家是群居。
她不敢十分忤逆公婆,就拿着小叔子做筏子。
仗着生了儿子,丈夫懦弱,觉得家产都是她的,要把小叔子赶出去。
刘月娥的娘因此气得病情加重。
刘月娥每次回娘家协调不成,还会生一肚子气。
石梅怀疑这两口子是操心太多了,这才怀不上。
家家有本难念得经。
石梅也不能干涉别人的家务事,又怜惜这两口子,只有替他们分分忧。
希望他们俩口子心神一宽,就有了喜讯。
石梅询问了刘月娥之后,把她十二的小弟弟刘月明,送进贾代儒的私塾读书去了。
倒不是石梅分彼此。
王淑华的弟弟进了荣府私塾,刘月娥的弟弟只能去族学。
实在是刘月娥的弟弟,之前只是认得几个字。
正月十六,燕候贾赦一起离开京都。
正月十六,贾政上朝的第一天,就递牌子求见嘉和帝,将改进的马拉城堡自鸣钟,敬献给嘉和帝。
然后亲自讲解。
自鸣钟经过改良,上一次润滑油可保持两个月 ……
嘉和帝十分高兴:“做事有恒心,很不错,有乃父的遗风。
嗯,这个,朕不能白得你的孝敬啊,得给点赏赐。
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贾政正在心里掐指头整理他曲里拐弯的计策,
如何把话题引到儿子身上。
然后呢,如何豁出脸面,肯求陛下赐一个名额。
谁知道,燕候的面子很值钱。
嘉和帝见贾政哼哼唧唧不爽快,只得递个梯子。
贾政闻言,还以为他运气好,瞌睡遇到枕头了。忙着跪地:“微臣不敢求赏赐,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陛下成全。”
嘉和帝心里很是不赖烦贾政的磨叽,还是耐着性子:“奏来!”
贾政就把燕候的提议说了:“微臣本不敢给陛下添麻烦。
燕候劝慰微臣,说陛下圣明烛照,最是喜欢勤奋上进的年轻人。
微臣斗胆请求陛下给微臣一个读书上将的机会,以圆小儿立志报国牧民的宏愿。”
嘉和帝颔首:“很好,你爹精忠报国,你们兄弟也是忠心国事,荣国公的孙子必定也不错,好,朕赏赐他一个机会。”
然后,贾政拿着陛下亲笔,贾政不敢相信:陛下也太好说话了吧?
我一求他就答应了?
回到荣庆堂,贾政报喜之后就说:“再没想到,陛下这么和蔼。”
石梅就嗤他:“你见过陛下主动给谁递个梯子?
很显然的事情,就是燕候给你走通了。陛下见磨磨唧唧,不耐烦,只好主动提起,免得你把前秦后汉都拉扯出来。”
贾政低头拱手:“儿子愚昧,竟然没想起这章。”
石梅见着倒霉的家伙,怪可怜,又道:“这也是你自己争气,在陛下面前有几分面子,京都多少人想进国子监,也没见陛下开恩呢!”
贾政又笑了:“都是母亲的功劳。”